吉林省空气质量报告:蓝天保卫战成果显著
吉林省空气质量报告:蓝天保卫战成果显著
2024年1-8月,吉林省空气质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平均优良天数比例高达90.6%,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始终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吉林省在蓝天保卫战中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
多措并举守护“吉林蓝”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以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为抓手,大力推动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94个钢铁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今年已推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15台,共计2295蒸吨。
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这一难题,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开展夏季臭氧污染治理专项行动。通过臭氧激光雷达走航车、便携式监测设备等科技手段,对省内挥发性有机物数值较高的区域进行精准溯源。行动中,共走航巡测8864公里,发现208个数据异常点位,并对污染超标排放企业开展治理整顿。得益于此,全省重点区域臭氧轻度污染同比减少11天。
在扬尘治理方面,吉林省积极开展扬尘综合整治,全面治理土堆、料堆及裸露地面。同时,坚持秸秆全域禁烧政策,实施“小切口”改革,对秸秆离田后的残茬开展科学计划烧除,实现“空间分开、时间间隔”的科学残茬烧除,最大程度降低秸秆焚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十四五”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根据《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吉林省将实现以下目标:
- 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
- 重污染天数控制在5天以内
- 国控考核断面地表水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94.7%以上
- 用水效率明显提高,生态流量得到基本保障
- 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
- 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
-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 农用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引领全国空气质量改善
从全国范围来看,吉林省的空气质量改善成绩尤为突出。2024年1-12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2%,而吉林省的这一比例高达90.6%,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吉林省的空气质量改善不仅体现在优良天数比例上,还表现在主要污染物浓度的持续下降。1-12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而吉林省的PM2.5平均浓度已降至更低水平,且重污染天数控制在5天以内,远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吉林省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未来,吉林省将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