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警方揭秘:如何防范网络贷款诈骗?
琼中警方揭秘:如何防范网络贷款诈骗?
近期,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公安局发布数据显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连续2年下降,全县共立电诈案件同比下降16.4%,损失金额同比下降45.5%。然而,网络贷款诈骗案件仍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真实案例:20多万元瞬间被骗
近日,琼中县居民黄先生因资金紧张,接到一个自称是“金融信贷员”的电话后,便同意办理“贷款业务”。在办理过程中,“客服”以银行流水不合格、资质不够等理由,要求黄先生向其提供的账号多次转账。在陆续转账20多万元后,对方又以多种理由称款项被冻结,需要继续转账才能解冻。此时,黄先生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
诈骗手法揭秘
网络贷款诈骗手段多样,常见的套路包括:
虚假广告诱惑:通过承诺低利息、无担保、快速放款等吸引借款人,实际却隐藏高额费用或根本无法放款。
高额手续费与隐形费用:在放款前收取名目繁多的费用,如“手续费”、“保证金”等,实际是骗取钱财。
个人信息泄露:非法获取并出售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导致进一步诈骗风险。
贷款额度缩水:承诺高额度但实际放款远低于预期,同时要求支付更多费用。
多方联动,构建反诈防线
面对网络贷款诈骗的严峻形势,琼中县公安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反诈中心与派出所联合办案,启动电诈案件追赃挽损快速反应机制,以最快的速度对涉案账户进行止付冻结。
加强警银联动:与银行、运营商建立线上快速信息联络机制,组建“反诈+银行”“反诈+运营商”线上联络工作群,确保在5分钟内完成线索核查。
开展多样化反诈宣传:通过线上组建预警宣传矩阵,尝试朋友圈宣传、彩铃宣传、广播宣传等多种模式,提升群众知晓率。
重点人群精准宣传:针对老年群体和“候鸟”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提高其防骗意识。
如何防范网络贷款诈骗
选择正规平台:通过官方渠道了解和申请贷款,避免使用不明来源的APP或链接。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警惕提前收费:任何要求先付款的行为都可能是诈骗。
核实对方身份:对于主动联系的贷款机构,务必验证其真实性。
提高防范意识:遇到涉及钱财的可疑情况,多与家人、朋友商量,或向警方咨询。
及时报警:如果不幸被骗,应立即报警,并保存好相关证据以便追回损失。
网络贷款诈骗案件频发,不仅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防范网络贷款诈骗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新格局。只有多方联动,才能有效遏制网络贷款诈骗的蔓延势头,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