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医学院引入ChatGPT,打造AI医疗培训新模式
上海交大医学院引入ChatGPT,打造AI医疗培训新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下简称“交大医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率先引入ChatGPT等先进AI技术,创新性地构建了全新的医疗培训模式。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交大医学院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前沿探索,更为我国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医学人才开辟了新路径。
创新驱动:AI赋能医学教育
交大医学院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对医学教育的深远影响,成立了“AI+医学教育”工作专班,旨在探索AI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模式。通过高水平建设AI+专业与AI+微专业、开展AI+教学资源建设、完善智慧教学平台建设、探索AI+教育教学评价、实施教师AI素养提升计划五个方面开展探索和实践。
在课程设置方面,交大医学院开设了首批25门“数智课程”和25门“AI+”课程,建成10门器官系统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这些课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医学知识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同时,医学院还建设了50余本新形态教材,将远程医疗、机器人医疗、智能用药、智能管理等具体过程融入课堂教学。
实践导向:打造智能化教学平台
为了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交大医学院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平台的智能化升级。医学院将“狭义”的生物医学实验室及模拟实训中心整合为“广义”的智能医学实践平台,实现从“生物医学模式”向“智能医学模式”转变。目前,医学院已推进7门“AI+”实验实践课程建设,另有12门课程处于培育阶段。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交大医学院通过“AI+教师素养提升”等举措,帮助授课教师实时更新智能医学领域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全年组织开展“麦克马斯特大学数字医学教学培训”“牛津大学教学设计与实施培训”等国内外高质量专题师资培训项目14项,培训师资1447人次。
成效显著:ChatGPT助力医学生学习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小飞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为ChatGPT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提供了有力证据。该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了ChatGPT对医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使用ChatGPT辅助学习的实验组学生在骨科知识测试和期末多学科考试中均取得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成绩。具体而言,实验组学生在骨科测试的A1、A2、A3/4题型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外科、妇产科等期末考试中也有更优异的表现。
未来展望:AI医疗培训的广阔前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斯坦福大学已开设专门的人工智能医疗课程,涵盖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基础、疾病诊断与监测、自然语言处理与数据分析等多个模块。这种课程设置与交大医学院的创新模式不谋而合,体现了AI医疗培训的国际发展趋势。
交大医学院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高效、精准的学习工具,更为我国医学教育的智能化转型树立了标杆。通过AI技术的深度应用,未来的医学人才将具备更强的知识获取能力、临床决策能力和跨学科协作能力,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引入ChatGPT,打造AI医疗培训新模式,是医学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创新。这种模式不仅优化了医学生的培养质量,更为我国医学教育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创新模式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