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最新考古发现:255件文物揭示宋代海上贸易盛况
“南海一号”最新考古发现:255件文物揭示宋代海上贸易盛况
2025年1月,一场以“南海一号”为主题的大型展览在香港文物探知馆开幕,展出了255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来自这艘宋代沉船的精美瓷器、金银器等。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宋代海上贸易的繁荣,也揭示了香港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角色。
“南海一号”的发现与保护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被发现。2007年,这艘保存完好的古船被整体打捞出水,安置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自2014年启动系统性保护发掘工作以来,考古团队已从沉船中出土18万余件文物精品。
这艘长30.4米、宽9.8米的古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远洋商船。船体结构清晰,载有大量瓷器、铜铁器、金银器、漆木器等,展现了宋代海上贸易的繁荣景象。考古专家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运用科技创新手段,对船体和文物进行保护与修复,使其成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物资料。
最新考古发现揭示历史真相
在最新展览中,一件名为“广东罐”的文物成为重要线索。这种储物罐在唐宋时期广泛用于海上贸易,产地集中在华南地区,销往东南亚、东亚乃至非洲等海外市场。香港九龙城宋皇台圣山遗址出土的陶片与“南海一号”上的“广东罐”十分相似,进一步证实了香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中转站的历史地位。
通过文物上的刻字,考古学家成功锁定了沉船时间。2018年出土的德化窑青白釉墨书双系罐底部刻有“郑尽金记直癸卯岁次”字样,而同年出土的南海窑酱釉印文四系罐则刻有“淳熙十年”字样。这两个时间相互佐证,确定了“南海一号”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或稍后沉没。
精美文物展现宋代工艺
“南海一号”出土的瓷器种类繁多,工艺精湛。其中,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枝梅纹花口碗、龙泉窑青釉刻划莲纹折腰花口碟等,展现了宋代瓷器的高超工艺水平。这些瓷器不仅在国内销售,还远销海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商品。
除了瓷器,船上还发现了大量金银器。镶宝石空心金镯、金单顶链犀角形锥筒饰项链等,工艺精美,反映了宋代贵金属加工技术的高超水平。这些珍贵文物不仅展示了宋代的工艺成就,也体现了当时海上贸易的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
“南海一号”考古项目是世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艘沉船,我们可以窥见宋代海上贸易的繁荣景象,了解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航海能力和贸易网络。
这艘船的发现和保护,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实物资料,也展示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就。它不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桥梁,激励着人们继续探索海洋、追求贸易与文化交流。
“南海一号”考古项目的持续研究和展览,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辉煌历史,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通过这些珍贵文物,我们得以一窥八百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感受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体会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