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助力智慧医院新升级
电子病历助力智慧医院新升级
宁波市通过构建“健康大脑+智慧医疗”体系,全面推动数字技术在医疗诊疗、健康公共服务等环节的应用。目前,宁波已建成互联网医院54家,年预约挂号量超过3000万人次,互联网诊疗人次保持在每年150万-200万人次,有效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
电子病历:智慧医院建设的关键引擎
在医疗信息化浪潮下,电子病历已成为智慧医院建设的核心要素。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病历的记录方式,更为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智能分析提供了基础。以宁波市为例,该市通过构建数智健康服务体系,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中,电子病历的智能化应用功不可没。
技术创新:电子病历的智能化升级
电子病历的应用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为例,该院最新发布的智能电子病历助手,基于先进的ASR语音识别技术和医疗垂直行业大模型,能够自动提取并生成患者详细病历信息。具体流程如下:
- 通过ASR语音识别技术采集医患问诊交谈,并转写成文字
- 利用声纹识别区分医患角色
- 将语音内容转换为文本数据并输入大模型
- 自动生成符合医疗规范的病历文书段落
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病历记录效率,还确保了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医生提供了更便捷的数据支持。
政策引领:智慧医院建设的规范保障
为推动智慧医院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24年12月印发了《中医医院信息与数字化建设规范(2024版)》。该规范明确指出,中医医院信息与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业务应用为核心,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中医药特色鲜明、服务管理规范、系统安全高效的智慧中医医院。
规范还强调,中医医院应当积极推进互联网中医医院、互联网中医医疗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持续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推进区域中医药资源整合共享,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和效率。
未来展望:电子病历驱动智慧医疗新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病历将在智慧医院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例如,通过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电子病历系统可以实现更精准的疾病预测和诊疗建议。同时,跨机构、跨区域的电子病历共享也将进一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协同。
然而,电子病历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医疗机构在推进电子病历应用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信息安全。
总体而言,电子病历作为智慧医院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领,推动医疗行业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迈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电子病历将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