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地铁120年变迁:从二战到无人驾驶
柏林地铁120年变迁:从二战到无人驾驶
柏林地铁始建于1902年,历经一战、二战及东西德分裂等重大历史事件。在柏林墙倒塌后,原东西柏林断开的地铁系统重新连接。如今,柏林地铁总里程约150公里,拥有大约174个车站,是德语区国家最发达的地铁系统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柏林地铁也在逐步引入无人驾驶技术,展现了其与时俱进的一面。
历史变迁:见证德国近现代史
柏林地铁的历史是一部浓缩的德国近现代史。从最初的高架铁路到现在的地下交通网络,从一战、二战的战火洗礼到冷战时期的分裂对立,再到两德统一后的重新整合,柏林地铁见证了德国历史的沧桑巨变。
柏林地铁最早可追溯至1902年,最初以高架铁路的形式出现。然而,由于噪音污染问题,这种形式很快被地下运行所取代。在二战期间,柏林地铁不仅承担着运输乘客的任务,还被用作防空洞,为市民提供庇护。据记载,一些地铁站被临时改造为避难所,最多时容纳了超过3000人。
冷战时期,柏林地铁成为东西柏林分界线的象征。柏林墙的修建使得原本统一的地铁系统被人为分割,东西两部分的地铁线路被迫中断。直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东西柏林的地铁系统才得以重新连接,恢复了往日的繁忙景象。
技术革新:从有人驾驶到无人驾驶
近年来,柏林地铁在技术上不断革新,最引人注目的是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2024年9月,在德国柏林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上,中车株洲所自主研制的智能轨道快运系统2.0版本(简称“智轨2.0”)“绿宝石”号首次亮相发布,成为柏林展上最吸睛的“黑科技”。
智轨2.0采用了大量智能新技术,除核心的虚拟轨道自动寻迹控制技术,还搭载了智能驾驶、信号优先、车路协同、智能网联等前沿技术,在不同的路权场景下,可实现L2到L4等级的自动驾驶。相比上一代智轨,智轨2.0在绿色、节能方面也进行了全新升级。整车采用了全新流线型头罩造型,既美观又降低风阻。通过轻量化设计,智轨整备质量降低36.4%,牵引节能效果超过20%。
运营现状:以5号线为例
柏林地铁5号线(U-Bahn-Linie 5)是德国柏林的一条地铁路线,该线由位于米特的柏林火车总站起始,地底段往东行驶经过亚历山大广场车站、腓特烈斯海恩、利希滕贝格以及腓特烈斯费尔德后在柏林动物公园|Tierpark Berlin|动物公园附近出土。路线继续途经考尔斯多夫 (柏林)|Berlin-Kaulsdorf|考尔斯多夫和黑勒斯多夫抵达市界旁的赫诺。
此路线在1930年12月21日开通,当时列车由亚历山大广场进发,沿著法兰克福大道 Frankfurter Allee的地底行驶至腓特烈斯费尔德并设有10个车站。路线当初以拉丁字母被命名为「E线」。
在经历柏林分裂后,这条被战火蹂躏至残破不堪的铁路成为了唯一全线均位于苏联占领区的地铁线。东德政府在战后重建并把这条线路向东延伸:第一阶段新增的动物公园站在1969年9月19日动工,至1973年6月25日通车。及后因应城市的发展,本线在1980年代曾两次再度东延:在1988年7月1日此路线新增比斯多夫南站 U-Bahnhof Biesdorf-Süd和埃尔斯特韦达广场站 U-Bahnhof Elsterwerdaer Platz两个车站;在1989年7月1日线路则再次延长并增加7个车站,其中位于城市边界旁的赫诺站为了今天U5线东面的总站。
在地铁路网中,本路线自开通起计至2020年近90年间一直只有一个转车站,所有欲转乘地铁其他路线的乘客都必需要在亚历山大广场站下车后再转线。两德统一和东西柏林的合并为线路向西延长清除了地缘政治的阻碍,本线的西延段—总理线(Kanzlerlinie)在2000年1月19日开始施工。因为工程资金贫乏,路线未能赶及在2006年世界杯通车,只能一分为二通车。
2009年8月8日只有3个车站,长1.8公里的火车总站-勃兰登堡门段先行通车,并被暂时命名为U55线。然而当时U55线没有连接任何柏林地铁其他线路,而且列车只能以单轨双程行车提供每10分钟一班的服务。此等状况维持超过10年直至介乎勃兰登堡门站至亚历山大广场站的路段于2020年12月4日通车方才改善。
2020年通车的新路段于2010年始建,长2.2公里的路线除了在红色市政厅旁设站外,路线在菩提树下大街也新增一个与U6线换乘的菩提树下大街站 U-Bahnhof Unter den Linden 车站并取代了U6线原有的法兰西大街站 U-Bahnhof Französische Straße;至于U55线自此完全并入U5线运营。
本路线西延段还有一个车站毗邻博物馆岛,但由于站点横越施普雷河的河底,繁复的工序使得车站未能与路线同步竣工。列车曾经有大约半年的时间采取过站不停的方式通过博物馆岛站 U-Bahnhof Museumsinsel,直至2021年7月9日车站投入服务为止。
未来展望:中德合作开启新篇章
在2024年柏林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博览会上,中德两国企业在低碳、智能化和数字化领域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为柏林地铁的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德国企业普遍看好中国市场,希望在多个领域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中国部业务负责人本杰明·施雷伯表示,中国交通领域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丰富,德中双方的沟通和贸易往来将为双方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柏林地铁120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部技术进步史,更是一部见证德国历史变迁的活教材。从最初的高架铁路到现在的无人驾驶,从一战二战到柏林墙的倒塌与统一,柏林地铁以其坚韧的生命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继续在德国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