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定下的初二回娘家习俗,你了解多少?
朱元璋定下的初二回娘家习俗,你了解多少?
大年初二回娘家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据说这一习俗起源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相传,他让安庆公主在初二进宫拜年,后世便将这一天定为女儿回娘家探亲的日子。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到娘家,携带礼品和红包分给家里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叙旧话家常。这个习俗不仅体现了对家庭亲情的重视,也象征着夫妻间的和谐美满。你知道关于初二回娘家还有哪些讲究吗?
朱元璋与初二回娘家
相传,大年初二回娘家这一习俗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话说这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安庆公主下嫁都尉欧阳伦。第一年除夕夜,已出嫁的姐妹们都回婆家过年去了,唯有新出嫁的安庆公主嫌婆家寒酸,仗着自己是马皇后最小的女儿,硬是不回婆家,非要在宫中与父母一道过大年。
而历来对子女管教极严的马皇后劝说安庆公主:“你已为人妻,要孝敬公婆、体贴丈夫。他们多么想与刚过门的新媳妇热热闹闹地过个团圆年啊!”母后见女儿不吭气,又开导她说,“你仗着是皇帝的女儿不回婆家,他们虽然说不出什么来,但他们心里会高兴吗?若要公道,打个颠倒,将来你当婆婆后,你的儿媳是公主,过大年她不与你们团圆,你会高兴吗?”好说歹说,安庆公主总算回婆家了。
大年初一早上,朱元璋正在宫院里放鞭炮,忽见安庆公主与驸马都尉欧阳伦来给他们拜年了。朱元璋想:昨天夜里才把你打发走,今天一早你们又来了,便问公主:“你给公婆拜过年了吗?”安庆公主嘻嘻一笑,头摇得像拨浪鼓。朱元璋大怒:“我当皇帝是人,普通百姓也是人!怎么大年不先给你公婆磕头,而大老远进宫先拜我们呢?!去去!先去给你公婆拜年,老老实实地在家待一天侍奉他们,明天再来给我们拜年吧!”朱元璋说着回书房写了一副对联递给女儿,让他们回去琢磨,接着便将他们撵了出去。安庆公主回去打开一看对联是:“羊跪乳,媳敬婆。横批:天经地义。”后来这件事就被传开了,朱元璋让安庆公主初二进宫拜年被人们广为流传。后世的人们也就把这一天定为了女儿回娘家探亲的习俗,慢慢的一直流传至今。
回娘家的礼仪与讲究
按照传统习俗,初二回娘家有一些特定的礼仪和讲究:
携带礼品:女儿回娘家时要带一些礼品,通常是一大袋糖果或饼干,由母亲分送给邻里乡亲。礼品的数量讲究双数,寓意好事成双。
红包:女儿需要准备红包给娘家的小孩,表达对晚辈的关爱。同时,娘家的长辈也会给外孙辈准备红包。
用餐:女儿必须在娘家吃午饭,象征着与娘家的血脉联系。
禁忌:有些地方忌讳午睡,认为这会影响一年的勤劳度。此外,还有不倒垃圾、不洗衣等禁忌,以保持家中喜庆氛围。
各地特色习俗
虽然初二回娘家是普遍习俗,但各地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江苏:女儿回娘家时需携带糖果或饼干等礼品,并分发给邻里乡亲,同时准备红包给娘家的小孩。
浙江:回娘家的礼物通常包括面条(象征长寿)和糖果(寓意甜蜜),并要在娘家吃午饭。
广东:女儿回娘家时会给长辈“派利事”(即送红包),而长辈也会回赠红包给孙辈。
山东:在济南,姑爷陪妻子、孩子去岳家是一件很郑重的事,须先备下几样礼品。富裕之家可去泰康公司买上金华火腿、板鸭、桂圆、西凤酒等,普通人家多是买几盒糕点,外带两个鲜果篓子,也能拿出门去。
现代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二回娘家的习俗也在悄然变化:
形式简化: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一些繁琐的礼仪逐渐简化,但核心的亲情交流得以保留。
地域融合:人口流动使得各地习俗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家庭传统。
文化传承:这一习俗成为传承孝道文化的重要载体,教育年轻一代尊老爱亲。
情感寄托:在现代社会,这一习俗更多地承载了家庭团聚的情感价值,成为维系亲情的重要纽带。
大年初二回娘家,这一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习俗,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家庭聚会,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孝顺父母的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这一习俗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维系家庭和谐、传承孝道文化的重要载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份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庭的眷恋,始终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