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从“最强地级市”到一线大都市的跨越
苏州:从“最强地级市”到一线大都市的跨越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这座千年古城擘画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根据规划,苏州将被打造成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一规划不仅明确了苏州的城市定位,更为其迈向一线大都市指明了方向。
长三角一体化中的苏州担当
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成员,苏州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根据规划,苏州将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积极参与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通过加强与上海及周边城市的协同联动,苏州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创新驱动:从“最强地级市”到“科创天堂”
面对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苏州正全力推进科技创新,致力于从“最强地级市”迈向“科创天堂”。目前,苏州已拥有科创板上市公司5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65家,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苏州实施了包括科技战略平台能级提升、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产业技术攻坚突破等在内的八大工程。
在政策支持方面,苏州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18条具体举措,涵盖科创载体、产业、企业、人才、科技成果以及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此外,苏州还设立了千亿科创基金集群,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应对挑战: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苏州也面临着人口规模大、交通压力大、老龄化等挑战。据统计,苏州全市服务人口总数已超过1600万,其中常住人口近1300万。为应对这些挑战,苏州提出了多项举措:
交通方面:加快路网建设和交通出行方式优化,目前全市汽车保有量达545.7万辆,位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
老龄化应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的适老化改造,提升城市运转效能。
公共安全:提升公共安全能力和应急能力,特别是在防汛排涝抢险等方面。
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并重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苏州也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根据规划,到2035年,苏州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将不低于1950.71平方千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同时,苏州将深入实施“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精心呵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历史遗产与现代生活有机交融。
展望未来:从“地级市”到“一线城市”
从“最强地级市”到“一线城市”,苏州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天堂”的新内涵。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苏州正朝着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线大都市目标迈进。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繁荣、宜居、充满活力的新苏州将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