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发现亚洲首例霸王龙足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发现亚洲首例霸王龙足迹!

引用
澎湃
8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032174
2.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20f493c0d6072a0618f8ee3219ced2c2
3.
http://kpzg.people.com.cn/BIG5/n1/2024/0520/c404214-40238975.html
4.
https://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405/f7b47643bc7147a7a66fc0621c775a66.shtml
5.
https://www.sohu.com/a/779333458_120046696
6.
http://doc.sina.cn/?id=comos:hytcerm7693903
7.
https://www.goodreads.com/questions/4678092-99367376-c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A%B4%E9%BE%8D%E5%B1%AC

2019年7月,中外古生物学家在中国江西省赣州市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恐龙足迹,这个长达58厘米的足迹,是中国乃至亚洲首次发现的暴龙类足迹,对研究中国白垩纪最末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重要的发现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英良世界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Martin G. Lockley)等学者共同研究完成的,论文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国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

暴龙,又名霸王龙,是一种超大型的肉食性恐龙,属于兽脚类。典型的暴龙体长12.8米,高5.5米,重约6.8吨,长着一张布满数十厘米长、香蕉形大牙的嘴巴,安装在大型颅骨中,之后是粗壮的颈椎,前肢弱小,后肢和尾巴则非常发达。它们生活在晚白垩世的最后300万年,距今约6850至6550万年前,随后在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事件中销声匿迹。化石发现于北美洲各地;亚洲则有其亲戚——特暴龙、分支龙等。

“寻找暴龙类的足迹,也就是最大的肉食恐龙足迹,长久以来是我的梦想之一。”邢立达告诉记者,“而这类足迹其实非常稀少,暴龙类的足迹目前主要分布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科罗拉多州,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中国的大多数恐龙足迹都发现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早期,白垩纪晚期的足迹记录非常稀少,更别说位于食物链最顶端的暴龙类的足迹了。”

这个标本最初是当地人在修路的时候发现的,施工队清理石头时候发现一块巨大的红色砂岩上有一个奇形怪状的印记。当地施工队便派人联系并告诉了钮科程,这个印记看起来像是由一只恐龙或者是某种巨大的三趾动物留下的。“但足迹照片没有比例尺,而且后来就联系不上这支施工队,足迹也消失不知所踪了,令我们十分遗憾。”执行馆长钮科程回忆道。过了两个月,一位户外爱好者徐承华突然联系了邢立达,说是赣州民间收藏界流转着一个好像恐龙大足迹的化石,长度达58厘米!“我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看到照片之后我知道幸运女神又眷顾我们了,这就是此前消失的大脚印。”

“这个足迹的爪痕尖锐,跖趾垫非常发达,表明恐龙脚部稳固,几个趾头,尤其是第II趾非常发达,它的旁边还保存有一个小小的,外翻的凸起,这很可能是大拇趾的痕迹,所有证据都表明这个足迹与发现于美国的暴龙足迹(Tyrannosauripus)非常相似,极可能为暴龙所留下的!邢立达的脑子里蹦出这个念头。

古生物学家从足迹推断恐龙的体长,认为这个暴龙足迹的造迹者体长可达7.5米。有趣的是,这个体长与赣州本地发现的暴龙类——虔州龙的体长非常相似,后者的体长约7.5至9米,“足迹和虔州龙骨骼化石的发现地相距不过33公里!”邢立达强调,“从顶级掠食者的活动范围看,该区的掠食者可能只有一种,此次发现的暴龙足迹非常可能是虔州龙留下的。”

目前,这个恐龙足迹馆藏于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的英良世界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该馆执行馆长钮科程告诉记者,这个足迹化石尺寸惊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肉食性恐龙足迹之一,未来将与该馆其它大量珍贵的各类足迹化石馆藏一起陈列展示,向人们介绍恐龙足迹的有趣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5月,邢立达团队在广东三水盆地发现暴龙超科牙齿化石,这是中国最南端的暴龙超科化石记录。这些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晚白垩世恐龙化石记录,表明在白垩纪末期大绝灭前,华南地区的恐龙生物群可能还相当繁荣。

暴龙超科是一类体型差异较大的掠食性兽脚类恐龙,是白垩纪中晚期的优势类群,霸王龙就是其中的重要成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广东是中国白垩纪各种化石的重要产区,其中恐龙化石主要发现于广东的南雄盆地和河源地区,而三水盆地的恐龙化石记录很少。此次发现的化石为4枚牙齿,时代为晚白垩世最晚期,距今约7000万到6600万年前。

邢立达说,暴龙超科的物种体型差异较大,包含暴龙科与其更原始的近亲。全长可超过12米的晚白垩世霸王龙是其中体型最大,也是最著名的物种,但早白垩世的奇异帝龙全长仅约1.5米。根据此次发现的牙齿化石保守估计,牙齿主人的体长约5至6米或者更大一些的个体。

研究人员介绍,大部分兽脚类恐龙牙齿呈月牙状或香蕉状,中间宽并向两边收敛,收敛的末端形成隆突。此次发现的牙齿中有3枚发现于四会市,牙齿相对完整,牙冠长度均超过6厘米,另外一枚发现于广州市,为3.3厘米长的牙齿碎片。所有牙齿具有一致的形态特征,包括牙齿边缘有锯齿、锯齿密度较低、牙釉质光滑等,符合暴龙超科的牙齿特征。

据悉,华南地区一直鲜见晚白垩世大型兽脚类的记录,此前仅在江西赣州地区发现过暴龙超科的虔州龙和暴龙类足迹,广东河源地区发现过暴龙类牙齿等。三水盆地晚白垩世的恐龙蛋化石记录还显示该区域活跃着伤齿龙类、窃蛋龙类和鸭嘴龙类等恐龙。“本次发现的暴龙超科牙齿和它们组成了一个恐龙生物群,说明在白垩纪末期的大绝灭前,恐龙生物群在我国华南地区很可能还相当繁荣。”邢立达说。

这些重要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国在晚白垩世晚期大型肉食恐龙足迹记录的空白,还可能揭示了虔州龙的活动痕迹,为我们理解白垩纪末期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新的线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