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四年后:民众呼吁重返欧盟,欧盟却开出八大条件
英国脱欧四年后:民众呼吁重返欧盟,欧盟却开出八大条件
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离欧盟,结束了长达47年的欧盟成员国身份。然而,四年后的今天,英国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
经济困境:贸易受阻与移民激增
英国脱欧后,失去了欧盟内部自由贸易和零关税待遇,取而代之的是繁琐的海关检查和新的关税制度。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指出,这给英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据统计,英国从欧盟进口的食品占比高达40%,而脱欧后的进口限制导致供应链受阻,超市货架经常空空如也。
更令人担忧的是,脱欧并未如预期那样减少移民数量,反而出现了激增。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的12个月内,英国净移民人数达到创纪录的90多万人,远高于之前预期的74万人。这一数字是2019年的四倍,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不满和抗议。
社会反响:民众呼吁重返欧盟
面对脱欧带来的种种问题,英国民众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2024年9月28日,大批英国民众在伦敦举行“全国重新加入欧盟游行”,这是自2020年英国正式脱离欧盟以来的第三场大规模游行。参与游行的戴安娜表示:“我强烈地感觉到英国需要回归欧盟,我觉得自己是欧洲人。我认为这对我们的经济非常重要。”
音乐家查理也表达了对脱欧后生活的不满:“脱欧后音乐家很难进行巡演,寄收欧盟国家的包裹变得更困难,旅行也更困难了,因为你必须排很长的队,一切都变得更加困难。”
欧盟的反应:设置八大条件
面对英国的困境,欧盟提出了8项条件,要求英国全面执行脱欧协议。这些条件包括欧盟公民在英国和北爱尔兰的身份问题、重启青年学生交换计划等。欧盟委员会认为,英国必须满足这些要求,落实英国政府的承诺,履行“脱欧协议”。
然而,欧盟内部对英国的态度并不统一。法国和德国愿意与英国开展防务合作,而其他成员国则持谨慎态度。这种分歧使得英国在重建与欧盟关系时面临更多挑战。
英国的应对:寻求重建关系
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呼吁重建与欧盟的关系。他表示:“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我对英国‘脱欧’本身不持任何立场,但我必须指出后果,与欧盟不断变化的贸易关系对潜在供应水平造成了压力,对贸易的影响更多地是在商品交易和服务方面,这凸显了为什么我们必须警惕并欢迎重建关系的机会,同时尊重英国民众的决定。”
英国首相斯塔默也试图重置与欧盟的关系,先后访问了德国、法国、爱尔兰等欧洲国家。但欧盟警告英国,改善关系必须通过直接对话,而不是绕过布鲁塞尔。
未来展望:重建与欧盟的关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朔分析指出,英国要想改变当前的经济外交困境,首先还是要改变跟欧盟的关系,但欧盟内部的意见也不统一。欧盟向英国提出了8项条件,包括欧盟公民在英国和北爱尔兰的身份问题、青年学生交换计划的重启等,这些条件看似简单,实际还是当年脱欧留下的一些后遗症问题。斯塔默的态度更多是看重经济和安全关系,这本质上跟欧盟不在一个思维轨道上。
欧盟跟成员国的利益也是有差异的,像法国和德国愿意跟英国搞防务合作,所以欧盟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对英国的态度。当前,信任缺失影响英欧改善关系。即便现在工党政府主动改善跟欧盟的关系,但骨子里还是一个工具主义、实用主义的逻辑,对欧盟、对欧洲一体化仍然缺乏基本认同。对此,欧盟也心知肚明。英国脱欧带来的欧洲一体化的倒退,包括欧盟的软硬实力受损,这些伤害并没有消除。因此,欧盟不可能对英国太好,而是要对其他成员国有所警示,不能让英国脱了欧,还拿了好处。英欧双方缺乏基本信任,要想改善关系,程度非常有限。
英国脱欧四年后,英国民众和政府都开始重新思考与欧盟的关系。虽然重返欧盟的呼声日益高涨,但重建关系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在欧盟的强硬态度和内部分歧的双重压力下,英国正谋求在独立与合作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