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如何解除限高令?你有经验吗?
法院如何解除限高令?你有经验吗?
什么是限高令?它如何影响个人和企业?
限高令,全称“限制高消费令”,是人民法院对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给付义务的被执行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一旦被限高,个人和企业将面临诸多限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经营。
限高令的具体限制内容
对于个人而言,被限高后将无法进行以下消费行为:
- 乘坐交通工具时,不能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 不能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 不能购买不动产或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 不能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 不能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 不能旅游、度假
- 不能为子女支付高收费私立学校学费
- 不能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 不能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
对于企业而言,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同样受到上述限制。
如何解除限高令?
解除限高令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履行完毕义务:完成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后,法院将解除限制。
提供有效担保:向法院提交确实有效的担保可解除限制。担保形式包括财产担保(如房产、车辆、银行存款)和人保(保证人担保)等。
申请执行人同意:获得申请执行人的同意后,法院可以解除限制。
因生活或经营必需:因特殊情况需进行受限消费时,可向法院申请批准。
法定代表人变更:单位被执行人更换法定代表人后,原负责人可申请解除限制。
紧急情况下的临时解除:如重大疾病就医等紧急情况,可申请暂时解除限制。
进入破产程序: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后,可申请解除限制。
法定代表人变更与限高令解除
法定代表人变更后,原法定代表人可申请解除限高令,但需满足以下条件:
确因经营管理需要变更:原法定代表人需证明其已不再负责公司经营管理。
非实际控制人:需证明其并非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或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
履行完毕相关义务:如有个人责任,需履行完毕相关义务。
案例分析:刘某民间借贷纠纷案
刘某因民间借贷纠纷被法院判决偿还本息280余万元。判决生效后,刘某一直拒不履行还款义务,也不主动联系申请执行人进行和解。为此,南宁市兴宁区法院早在2020年就已经对其采取限制高消费和失信惩戒措施。
2024年3月,执行干警接到线索,反映刘某近期将使用护照购买机票出境。执行干警调查发现,刘某为规避法院执行,转而使用往来港澳通行证往返香港、护照购买出入境航班的方式从事“产品直销”业务。3月29日,执行干警在吴圩机场将其控制,并依法对其采取司法拘留15天。
注意事项
法律责任:违反限高令进行消费的行为,属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行为,一经查证属实,人民法院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予以拘留、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担保风险:提供担保并不意味着可以免除被执行人的履行义务。如果被执行人在解除限高后仍未履行义务,法院有权采取其他执行措施追究其法律责任。
及时履行:建议被执行人积极履行法律义务,避免因限高令影响个人生活和企业经营。
限高令的执行和解除是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需要被执行人认真对待。通过合法途径解除限高令,不仅能恢复个人自由,也有利于企业正常经营。希望本文能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