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改革下,信息科技教学如何破局?
新中考改革下,信息科技教学如何破局?
2024年3月,深圳市教育局印发《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一项重要变化是:从2026年起,信息科技考试成绩将以“合格/待合格”形式呈现,虽然不计入中考总分,但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这一科目考试。这一改革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信息科技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
政策引领:信息科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教育部办公厅于2024年12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指明了方向。通知强调,要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具体要求包括:
- 小学低年级段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
- 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 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
通知还提出要大力推进基于任务式、项目式、问题式学习的教学,这为信息科技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创新实践:技术融合助力教学变革
在政策引导下,各地学校积极探索信息科技教学的创新实践。以H5技术为例,这种新兴的网络技术正在为信息技术教学带来新的变革。
H5技术能够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融合,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H5制作的课件,可以直观地展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H5技术支持用户与内容的互动,如点击、拖动、翻转等,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案例借鉴:从高校实践看信息科技教学改革路径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智能教育分会近期公布了2024年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评选结果,其中多个案例为信息科技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例如,浙江某高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的《AI知识图谱赋能<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项目荣获一等奖。该项目利用AI知识图谱技术,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智能化组织和个性化推荐,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是《AI+展示空间设计:探索数字化教育创新教学模式》。该项目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空间设计教学相结合,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信息科技教学改革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教育部的政策支持、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优秀案例的示范引领,都为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改革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 教师技术能力不足:许多教师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
- 教学内容与技术融合难度大:如何将新技术与传统教学内容有效结合,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
- 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在推进信息科技教学改革时,需要特别关注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的资源配备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应对,不断探索和实践,推动信息科技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正如教育部通知所强调的,要“坚持统筹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和部门协同,积极稳妥推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先行先试”。
信息科技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的协同推进下,信息科技教学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