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怎样用无聊挖掘创造潜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怎样用无聊挖掘创造潜力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16A06RKI00

我们都经历过那种烦躁不安、心痒难耐的感受,它催促我们做点什么——无论什么都好——只要不是手头这件事就行。这就是无聊,一种很糟糕的感觉。


一个孩子在纽约州奥尔巴尼户外玩耍。孩子们经常在暑假离开学校期间感到无聊,但这种感觉也为创造性探索带来了机会。摄影:LAUREN LANCASTER, THE NEW YORK TIMES/ REDUX

虽然无聊的体验十分普遍,但近几年科学家才开始对其展开仔细研究。而他们发现,虽然无聊可能令人不快,但也带给我们值得留意的信息。

无聊想告诉我们什么

詹姆斯·丹克特(James Danckert)把无聊与痛苦相类比,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无聊让人难捱。

痛苦是身体向你报错的方式,它告诉你:你得想法儿做点什么。无聊也有相同的作用,丹克特说。他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认知神经科学家,对无聊有所研究。“它告诉你,你正在干的事情行不通,做点别的吧。”

社会心理学家、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社会认知与情绪实验室负责人艾琳·韦斯特盖特(Erin Westgate)认为,确切地说,无聊告诉你,手头事与你当前的心理与情绪资源不匹配。

这件事有可能太过简单,也可能难度太大。又或者,它只是在此刻对你个人来说没意义。不管怎么说,它就是不适合你。

无聊不仅在候车室坐等或观看无聊电视节目时蔓延,还会溜进生活的更多方面,例如工作和人际交往。在这些地方,它同样传达着信息。“我们相当憎恶改变,”韦斯特盖特说,“辞去一份工作、斩断一份关系、换个地方生活、改变从事的职业,面对这些事情我们总是拖泥带水。无聊则帮我们意识到,改变可能是必须的。

让课堂不那么无聊

当教育者和父母开始将无聊当作孩子需要做点其他事的信号,无聊及因无聊而坐立不安就成了一项教学挑战。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研究压力和课堂参与的神经科学家艾丽西亚·瓦尔夫(Alicia Walf)说,孩子比成人更常感到无聊。

她解释说,材料太简单,孩子就会无聊;太难的话也是一样。有效的学习需要保持在“金凤花区域”(Goldilocks Zone,指一切条件刚刚好的情况,在宇宙研究中指使智慧生命成为可能的参数频带)。

当教室里有复数个学生的时候,这一点很难实现,因为要避免无聊,就得让学习材料匹配学生的水平。韦斯特盖特说,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推行个别化学习,不过这并不总能得到落实。

要想让孩子不无聊,抓住个人价值也非常重要。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高级教育教学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研究员克里斯·胡勒曼(Chris Hulleman)与教学者合作,以期提高学生的动力与课堂参与度。

他开发了“实用-价值干预法”。教学者和父母可以通过这门技术将学校课程与学生认为有价值的事物联系起来。

新手厨师可能觉得数学无聊透顶(甚至控制不住开小差),直到你向他们展示了分数在蛋糕烘焙中的妙用;年轻的体育爱好者在看到代数在运动统计学中的应用以后也会对它产生兴趣;

爱狗的孩子读《坟场之书》(The Graveyard Book,尼尔·盖曼小说,讲述了一个被鬼魂收养的小孩如何长大)可能会打瞌睡,但却会对《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杰克·伦敦小说,讲述了一只在人类世界长大的狗重返荒野的故事)爱不释手。

无聊是创造力的催化剂

你可能听说过:无聊会提高创造力。部分研究似乎表明这种说法属实。

然而,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大学(University of Louisville)心灵哲学家、《驱动力:无聊、沮丧与期望引导我们走向美好生活》(Propelled: How Boredom, Frustration, and Anticipation Lead Us to the Good Life)一书的作者安德烈亚斯·埃尔皮多罗(Andreas Elpidorou)说,那些研究未曾得到复现,而且近年更多研究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

2016年一项研究发现,无所事事也许并不能产生创造力,但实践可以。这项研究发现,实际上有很多案例表明,无聊会破坏创造性工作的流畅程度。

不过,在无聊与创造力之间或许存在某种联系,至少部分人如此。埃尔皮多罗指出,你可以富有创造力地应对无聊的情绪。

“如果你做到了,”他说,“我不会赞扬无聊,而要赞美你。”

这让我们开始思考关于无聊最重要的事实:它是有益还是有害,取决于你的应对。

对无聊做出建设性反应

无聊传达出让我们做点其他事的信号,但它没告诉我们该做什么。而这正是决定无聊好或不好的关键。

当被那种难耐的感受啃噬,我们很容易立刻拿起手机开始浏览社交媒体,甚或做出更差的选择。

一些研究显示,容易陷入无聊的人更有可能酗酒或滥用药品。但另一方面,无聊会将你推向更有意义的任务,埃尔皮多罗说。

当无聊袭来,你可能会拿起电话打给一段时间没联系的朋友,也可能出去走一走、上一趟体育馆,或拿起吉他拨弄练习了很久的曲调。

诀窍显然就是注意无聊情绪发出的警告,有意识地选择应对的方法。丹克特说:“我们要深吸一口气,说:‘没问题,我感到无聊了。这要不了我的命。让我们看看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然后想想接下来做什么最好。’”

埃尔皮多罗指出,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充分的建设性选项。

在条件有限的社区,老师与父母可能没有时间或资源帮助无聊的学生融入课堂。工作不理想的人可能缺乏足够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或人脉,所以没法找到更好的工作。

当我们了解了无聊的含义,以及缓和无聊的最佳办法,我们就有可能在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对如何关注和应对这一信号做出更好的选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