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漫谈兴义老城:一座承载多元文化的西南名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漫谈兴义老城:一座承载多元文化的西南名城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409935

兴义老城,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从明清时期的商贸繁荣到近现代的文化变迁,这里见证了多个民族文化的交汇与融合。本文将带您走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探寻其独特的历史风貌与人文魅力。

在前面的节目中,我们曾简略介绍了历史悠久的捧乍古镇。本期节目,我们就离开七捧高原,带着大家一起到兴义老城黄草坝看看。

世居兴义的人,都知道水晶观、文庙、基督教堂等。短短一公里长的老城街,集中了数量众多的庙宇、教堂、道观,这不由得让人思考一个问题,即兴义人从前敬畏的那些神和物。尽管,许多庙宇早已消失。

当年,巴掌大的老城,人口不足一万,虽为县城,其实就一个大集镇罢了。然而,从北向南却集中了众多的庙宇。从水晶观下来,就有官方祭孔的文庙。再继续往前走,有代表“两广”供奉着南华真人即思想家庄子的南华宫;有代表“两湖”供奉大禹的禹王宫;有代表四川供奉李冰父子的川主宫;有代表江西供奉西晋道士许逊的铁树宫;还有代表云南供奉“行业先祖”的云南庙;当然,也有代表贵州供奉唐代忠臣南霁云的黑神庙。

老城北面的水晶观始建于明初,几经兴废。文人们说那是兴义的北固山,是儒、释、道三者结合之地,是兴义当地普通民众的祭拜场所。

过去这些庙宇教堂有专人管理,香火旺盛。遥想当年各色人等,将灵魂寄托于自己敬畏的神,那是怎样一种景象啊!

不难想象,明清以来,黄草坝是一座商贸繁荣的城市,也是各种文化的交汇点。从明初建省开始,盘江流域的政治文化中心在普安(今盘州)。据《兴义府志》记载,明朝普安州共有14名进士124名举人,籍贯均为普安、安南,兴义不是独立的行政区域,黄草坝即是一个偏僻的集镇。置兴义县于黄草坝后,兴义的文化得到快速丰富,重要碑刻、典籍均出现于嘉庆之后,许多庙宇教堂都是置县后修建或扩建的。

相比而言,以黄草坝为中心,地处西部的捧乍是明清时长期驻兵的地方。兴义置县之前,捧乍是南盘江流域重要的军事要地,虽然天高皇帝远,却也是重要的行政中心,其繁华程度不亚于黄草坝。东部的鲁屯,位于明清以来兴义府通往普安州以及省城贵阳的主干道上,李姓聚族而居,那里也有城墙、八大庙,还有规模宏大的李氏宗祠。

鲁屯虽为军屯,但地处腹地,和平时期即转向了文化,因为李氏的先祖曾驻守安笼,因此鲁屯设立过远早于笔山书院的安笼书院。现在,却仅存“书院井”等地名诉说着昔日鲁屯文教的辉煌。

那一时期,鲁屯出过一些举人进士,儒家文化浓郁。清嘉庆初年,布依族农民大起义在南盘江畔爆发,鲁屯成了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战乱之后,难免留下一些孤儿寡母,守寡且长寿,于是受到朝廷褒奖。道光初年,鲁屯的石牌坊群,就是儒家文化与土著文化剧烈冲突之后,最终胜利的见证。

清咸(丰)同(治)年间,兴义爆发红白旗战争,这又是一次政治军事交锋,也是儒家文化与土著文化的再次较量。深受湖湘文化影响的兴义下五屯刘氏家族,举办团练成了镇压这次起义的急先锋,刘官礼因此以军功进入仕途。

光绪初年,兴义进入和平时期,刘氏家族延揽人才,重建笔山书院,公派留学生,兴义文化发展声名鹊起,得领全省风气之先,刘氏家族民国时期执掌贵州军政大权,成为贵州军阀鼻祖。“兴义刘家”,即为当年显赫势力的象征。

刘氏家族最初以经营文具入黔,对文化非常敬畏,他们信奉儒学,重点是孔子、王阳明的哲学,崇尚节孝,崇尚关羽、岳飞的忠义观。

《刘显世墓志铭》云:“君平生服膺王阳明、吕新吾之学,尊崇岳忠武为人,临摹其书法,以期心许,盖犹是儒者风。”晚年刘官礼的《前兴义府李公专祠记》云:“咸丰同治之际,回夷各匪蹂躏滇黔,守土将吏,或猝及于难,幸得褒录者,何可胜道!若夫明知虎狼窟宅,任大难、蹈至险,只知有国有民,不知有身……”字里行间,其忠义可谓荡气回肠,虽然有阶级和时代局限,但亦可看出,刘氏家族接受儒学熏陶延续了多代,他们并非是只知打打杀杀的草莽英雄。

另一个佐证是最新发现的由刘显潜撰文、刘公亮书刻的《修葺阳明洞记》。文章开头从天地人着笔,起笔高远:“必待学而后盎然以见,豁然以通”,主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含蓄地表达了对家乡家族的热爱。接着写穿云山的气势,“自黑山蜿蜒而来,矗立于花水河之侧。”兴义县城古人认为是“九龙归位”,龙头山、狮子山、巴谷山、柯沙坡等九列山脉从四方奔赴而来,聚于黄草坝。然后写穿云洞:“是洞也,巨石巍然,拔地以出,擎天以峙,其为窍也,窈然而深,豁然而朗”,笔势荡漾开去。接着写县城,“群山嵯峨环拱,葱茏勃郁”,一派生机。最后感叹“浑元精英磅礴奔放之气,殆钟于此矣”,收束前文,也照应开头。

士子要通过培文局、笔山书院、水晶观等名胜登高望远,涵咏性情,才能吸取“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才能不辜负这一片好山好水,即使在今天看来,刘显潜对文化对历史对教育的认识都是非常到位的。

穿云洞为什么要更名为阳明洞,这与兴义下五屯刘家有关。刘氏家族祖籍湖南邵阳,历来重视文教,十分崇尚王阳明,“爰(yuán)取阳明先生筑石讲学之义”“庶几治学之士,典型往哲,凌驾山川”,这就阐述了阳明洞的来历、建筑的组成、培修的时间,对于挖掘穿云洞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有价值。时至今天,这里的木质步道、休闲广场、荷花巷、大佛坊休闲街区,依旧是兴义城区重要的文化场所,尤其是经多次维修的涵虚阁依山而建,掩映在青山古树之中,成了兴义老城中心历史文化的地标。

民国之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激烈冲突,一些庙宇会馆改成学校或政府机关办公。后来,古建筑没了踪影,那座曾经古老的山城只留在前人的诗词歌赋,或发黄的只言片语之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