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拉蒂案执行遇阻:谭明明真的没钱赔偿吗?
玛莎拉蒂案执行遇阻:谭明明真的没钱赔偿吗?
2019年7月3日晚,河南永城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交通事故。谭明明、刘松涛、张小渠三人聚餐后,谭明明醉驾玛莎拉蒂越野车,在市区连续剐蹭多辆汽车后逃逸,最终以120-135km/h的高速追尾一辆等待信号灯的宝马轿车,导致宝马车起火燃烧,造成2死4伤的惨剧。
经法院审理,谭明明因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刘松涛和张小渠分别获刑三年,缓刑三年。同时,三被告及其家属与受害方达成和解,赔偿总额超过千万,其中伤者获赔600余万,两名死者家属各获赔200余万。
然而,案件的执行阶段却遇到了重重困难。谭明明本人无业,日常生活开销由父母提供,肇事车辆也不在她名下,而是挂在她的表叔名下。这引发了公众对谭家是否愿意出钱赔偿的质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
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谭明明名下并无可供执行的财产,其父母也表示不愿代为赔偿。其次,肇事车辆虽然价值不菲,但因其登记在他人名下,法院无法直接执行。此外,谭家的其他财产,如皮革厂等,也因涉及案外人权益,难以直接执行。
这一情况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谭家作为实际受益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也有人认为,法院应当加大执行力度,穷尽一切手段追缴赔偿款。但是,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法院只能执行被执行人的个人财产,而不能执行其家庭成员的财产。
这一案件也暴露出我国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如何界定家庭成员的共同财产?如何防止被执行人转移财产?如何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尽管案件的执行遇到了困难,但法律的尊严不容侵犯。我们相信,在法治社会中,正义终将得到伸张。同时,我们也希望这起案件能够引起全社会对交通安全和法律尊严的重视,让每个人都能够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生命,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法治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