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猪肉为什么比菜市场更便宜?超市员工说了4点,早知道,买肉不吃亏
超市猪肉为什么比菜市场更便宜?超市员工说了4点,早知道,买肉不吃亏
中国人爱吃猪肉,消费量比牛肉、羊肉多了很多,而且价格也便宜不少。经常买猪肉会发现,超市里比菜市场要更便宜一些,差价有好几块,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超市和菜市场虽然都是猪肉,但还是有很大的差别,造成了价格不同,今天我就和大家说说这其中的原因,早了解早受益。
为什么超市的猪肉比菜市场便宜?
原因一:新鲜程度不一样
菜市场的猪肉,都是当天宰杀的,凌晨时肉贩子从屠宰场拖回来的,非常新鲜,属于“热鲜肉”。
而超市里的猪肉属于“冷鲜肉”,是经过了预冷排酸,全程冷链运输送到超市的,放进冷库里保存,并且在冷鲜柜里售卖,所以并不是当天宰杀的。
原因二:采购规模不一样
超市之所以能够提供比菜市场更便宜的猪肉,根本原因在于其庞大的采购规模。超市以规模庞大的大宗采购为主,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关系使得超市能够享受到更大幅度的折扣,直接从生产商那里获得商品。
这一点在猪肉价格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超市的巨大采购规模不仅直接影响了商品的价格,更在市场竞争中赋予了超市更大的议价能力。这一经济效应让超市的猪肉价格更具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了实惠。
比如沃尔玛就直接与养猪大户建立战略合作,获得稳定的猪肉供应。超市往往采用信息化管理,对供应商进行评估考核,确保猪肉质量可控。
同时,超市还会与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获得更优惠的价格,据不完全统计,超市的猪肉采购价格比菜市场摊贩的采购价格每公斤可低5-8元。
相比之下,菜市场中的小肉贩多通过中间商采购,信息不对称严重,他们也难以享受大宗采购的价格优势和直接合作的服务保障,菜市场中猪肉从屠宰到贩卖可经过多达5-6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提成,推高了最终的零售价。
原因三:销售方式不一样
一片区域内,可能只有一家超市,但一个菜市场里却有很多肉摊,这就决定了客流量会有很大的差别。超市的客流量大,可以“薄利多销”,所以价格就便宜些。而且超市还经常会搞促销,肉价便宜了好几块钱。
而肉摊上的猪肉,本来成本就高一些,加上竞争大,客流量比较少,所以价格就贵一点。到了傍晚会搞促销,不过力度没有超市那么大。
超市会根据库存和销售情况,采取不同促销措施刺激销量。例如,超市会在猪肉即将到保质期时,采取降价处理的方式避免造成损耗。
有数据显示,超市猪肉特价销售期间,日均销量可提升1.5倍以上。而菜市场的肉贩无力采取大幅降价促销,只能依靠当天零售来回收成本。
原因四:配送方式不一样
超市在收购猪肉后,会立即进行分割、防腐处理,然后运送到冷库保存,冷库的恒温恒湿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肉品的保质期。
在销售环节,超市配备有冷藏柜和冷藏车,保证猪肉在运输和销售中的冷链不断,这大幅减少了肉品在流通中的损耗和变质。
而菜市场的肉贩往往将新鲜宰杀的肉直接运输到菜市场,高温条件下很易腐败变质,据不完全统计,菜市场猪肉从屠宰到销售的损耗率可达5%左右,远高于超市的1%左右,这也是菜市场猪肉价格更高的重要原因。
虽然超市的肉不是当天宰杀的,但超市的肉也有优势,质量要好过菜市场的肉,有这么几点:
- 口感更好,冷鲜肉经过了冷却排酸,完成了后熟,肉质更加鲜嫩,腥味也比较小。但菜市场的肉没有排酸,肉质较硬,而且血水较多,腥味也很大。
- 卫生条件更好,冷鲜肉全程都是冷链运输,冷柜销售,确保肉在低温环境下,不会滋生细菌。
- 明码标价,去超市买东西,不管你是不是还价高手,对所有人都是一个价,不让你占便宜,也不让你吃亏,买得很放心。
怎么挑选好猪肉?
通过观察肉的外观颜色和质感来初步判断。
正常的猪肉应该给人一种健康的红色,颜色不会太深偏黑,也不会太浅发黄,无论在灯光下还是自然光下,猪肉的颜色都是均匀有光泽的。
眼见不一定准确,这时候可以用手触摸,好的猪肉摸起来有一点湿润但是并不粘手,坏的猪肉则刚好相反。
用手指按压猪肉,优质的可以迅速弹回,次级的肉回弹慢,劣质肉按压后会留下显著凹痕。
判断弹性时,也要注意是否渗水,渗水通常表示被注入了水分。此外,还要观察肉块的切面,高品质猪肉切面肌理细密,次级肉肌理松散,可见肉丝。
通过气味来判断肉的鲜度。
不论是到超市还是菜市场买肉,如果很远就能闻到猪肉的腐烂味道,那这块肉一定是坏的,有些猪肉刚坏味道不明显则需要近距离嗅闻,新鲜的猪肉一定是伴有淡淡的肉香,可能有些人闻不惯但一定不觉得是酸味或臭味。
仔细检查肉的脂肪部分。
从组织结构上看,肌肉纹理清晰、肌束紧密是好肉的特征,而纹理模糊、肌束间距大是劣质肉的表现。
脂肪部分,好肉脂肪细腻洁白,劣质肉脂肪发黄发黑、粗糙不均。血管情况也很重要,优质猪肉血管不明显,劣质猪肉血管较粗,切口可见残留血液。
所以超市的肉不管早上还是晚上,新鲜程度都是一样的,毕竟是冷鲜肉。但菜市场的肉,早上质量比晚上好很多,所以如果想去菜市场买肉,一定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