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水稻涨价,农民收入如何?
辽宁水稻涨价,农民收入如何?
近期辽宁地区水稻价格持续上涨,较去年同期涨幅达10%左右。受天气因素和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水稻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导致供应量不足。这一变化不仅推高了水稻价格,也直接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收入。面对这样的情况,农民们该如何应对?政府又有哪些措施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益呢?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
水稻价格持续上涨
根据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的监测数据,2025年1月辽宁水稻收购均价为2.74元/公斤,环比持平,但同比下降8.36%。其中,长粒水稻收购均价为2.80元/公斤,环比下降0.36%,同比下降11.83%;短粒水稻收购均价为2.70元/公斤,环比持平,同比下降4.59%。
盐丰水稻新季价格为1.34-1.35元/斤,圆粒大米出厂价3800-3900元/吨,辽星长粒大米出厂价更是高达3840-3940元/吨。这些数据显示,辽宁水稻价格整体呈现上涨趋势,尤其是优质稻谷价格涨幅更为明显。
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水稻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天气因素影响产量:2024年辽宁部分地区遭遇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等,导致水稻产量有所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尽管辽宁省粮食产量仍达500.06亿斤,持续站稳500亿斤以上台阶,但较上年略有减少。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虽然近期化肥等农资价格有所下降,但整体农业生产成本仍处于高位。2025年1月,辽宁尿素出厂均价1780元/吨,同比下降29.54%;复合肥出厂均价2850元/吨,同比下降11.48%;磷酸二铵出厂均价3800元/吨,同比下降1.33%。这些成本的降低对农民收入的提升有一定帮助,但整体成本仍高于往年。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消费者对优质大米需求的增加,优质稻谷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价格上涨。特别是辽宁地区生产的优质大米,如盘锦大米、辽星大米等,因其品质优良而受到市场青睐。
政策支持助力农民增收
面对水稻价格上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辽宁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保障农民收入和粮食安全。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辽宁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联合印发《2024—2026年辽宁省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方案》,明确补贴范围涵盖18大类38小类88个品目。其中,一般补贴机具单机补贴限额原则上不超过5万元;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12万元;玉米去雄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等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15万元;200马力以上动力换挡或无级变速拖拉机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25万元;大型成套设施装备单套补贴限额不超过60万元。
设备更新支持政策: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辽宁省经济社会若干领域稳增长惠民生政策举措》,将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3个领域纳入设备更新支持范围;将国四排放标准燃油车,以及水稻抛秧机、田间作业检测终端、植保无人机、粮食干燥机(烘干机)、色选机、磨粉机6个农机种类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
品牌建设与品质提升:沈阳市人大代表建议通过提升稻米品质和品牌建设来增加农民收入。具体措施包括:选择优质水稻品种,制定和完善沈阳大米标准,打造“沈阳大米”品牌;对种植推广品种的农户给予奖励;扶持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给予财政扶持,免征企业所得税。
农民收入变化趋势
综合来看,辽宁水稻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产生了积极影响。虽然2024年辽宁省粮食产量略有下降,但稻谷单产仍达931.88斤/亩,位居全国第四、粮食主产省第二。同时,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也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盘锦市为例,2025年1月长粒水稻最高收购价达2.84元/公斤,短粒水稻最高收购价为2.74元/公斤。按照每亩产量600公斤计算,农民每亩可获得收入1644-1704元,扣除生产成本后,纯收入可达800-1000元/亩,较去年有明显增长。
结论与建议
辽宁水稻价格上涨确实为农民带来了增收机遇,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抗灾能力,确保粮食稳产高产。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全程托管、代耕代种等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规避市场风险。
推进品牌建设:继续推进“沈阳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升辽宁大米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巩固辽宁作为粮食主产省的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实现农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