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东坡与徐州把子肉:一段跨越千年的美食传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东坡与徐州把子肉:一段跨越千年的美食传奇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02924645_122027507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5RJ2DRA05561JSU.html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27A00RPR00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8F%E8%BD%BC/53906
5.
https://www.sohu.com/a/835194946_121119039
6.
https://new.qq.com/rain/a/20240131A09V0900
7.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09A00PQN00
8.
https://post.smzdm.com/p/a6pn33qn/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8%BD%BC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8%87%E8%BB%BE
11.
https://www.baike.com/wikiid/8780939501694121532
1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07/21/6932394_1119718479.shtml

熙宁十年(1077年),苏东坡被任命为徐州知州。同年七月,黄河在澶州曹村决口,洪水围困徐州城长达七十多日。苏东坡以身作则,亲率全城百姓抗洪筑堤,最终保住了徐州城。百姓为感谢苏东坡的功绩,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东坡推辞不掉,便指点家人将这些肉加工成红烧肉,再回赠给参与抗洪的百姓。这道菜因其肥而不腻、酥香味美的特点,被百姓亲切地称为“回赠肉”,并在徐州一带流传开来。

东坡肉的制作工艺讲究慢火细炖、少水多酒,以达到肉质酥软、肥而不腻的效果。其典型制作方法如下:

  • 选材与预处理:选用肥瘦相间的带皮五花肉,切成约二寸见方的肉块。将肉块放入冷水中焯水,去除血水和腥味。
  • 炒糖色:锅中放入少量油,加入冰糖,小火慢炒至冰糖融化并呈深褐色。注意火候,避免炒焦。
  • 炖煮:在砂锅中铺上一层姜片和葱段,将焯好水的肉块皮朝下码放在砂锅中。加入炒好的糖色、生抽、老抽、绍兴黄酒和适量清水(水量以没过肉块三分之二为宜)。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约2小时,期间可翻动肉块以确保均匀受热。
  • 收汁:待汤汁浓稠时,转大火收汁至肉块表面红亮、油润即可出锅。
  • 装盘:将炖好的东坡肉取出装盘,撒上葱花或香菜点缀即可。

徐州把子肉的历史渊源众说纷纭。一说认为其起源于东汉末年,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有关。相传当时徐州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火连天。刘关张三兄弟为了犒劳将士们,特地吩咐厨子准备了好酒好肉。厨子将五花肉切成大片,用绳子捆扎起来,放入坛子中炖煮,这便是徐州把子肉的雏形。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把子肉起源于苏东坡在徐州的任职期间。苏东坡在抗洪期间指导制作的红烧肉,因其独特的口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东坡肉”。这种说法与徐州把子肉的制作工艺和特点更为契合,也更符合历史记载。

苏东坡不仅是一位文学巨匠,还是一位美食爱好者。他在徐州期间,不仅改良了当地的菜肴,还创作了多首与美食相关的诗文。他的《食猪肉诗》中写道:“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这不仅是对红烧肉烹饪技巧的总结,也体现了他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苏东坡对徐州饮食文化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他倡导的“以民为本”的理念,深深影响了徐州的饮食文化。徐州的饮食文化中,始终贯穿着“民以食为天”的思想,这与苏东坡的为民情怀是一脉相承的。

苏东坡在徐州的任职虽然只有短短两年,但他的影响却延续至今。徐州的把子肉,不仅是苏东坡美食文化的传承,更是苏东坡为民情怀的延续。每当徐州人品尝着香喷喷的把子肉时,都会想起那位为民除害、与民同乐的苏知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