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认知偏差:为什么我们容易相信假新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认知偏差:为什么我们容易相信假新闻?

引用
安全内参
11
来源
1.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74037
2.
https://opinion.southcn.com/node_e4f9db6b4d/75af596537.shtml
3.
https://www.sohu.com/a/853568933_122066678
4.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24-07/31/content_26082903.htm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A%8D%E7%9F%A5%E5%81%8F%E8%AA%A4%E5%88%97%E8%A1%A8
6.
https://mitratech.com/zh/%E8%B5%84%E6%BA%90%E4%B8%AD%E5%BF%83/whitepapers/white-paper-overcoming-cognitive-biases-to-improve-enterprise-risk/
7.
https://modelsthinking.com/%E8%AE%A4%E7%9F%A5%E5%81%8F%E5%B7%AE%E5%88%97%E8%A1%A8-en/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A%8D%E7%9F%A5%E5%BF%83%E7%90%86%E5%AD%B8
9.
https://www.juguandian.com/blog_q/well/cognitive-biases-distort-thinking-2794763_cn
10.
https://www.nxnews.net/zt/2020/nxhlwpypt/qmpy/202412/t20241228_10121886.html
11.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30375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牵动着许多网友的心。然而,在这场自然灾害发生后,一些令人不安的虚假信息开始在网络上传播。

其中,一张“被压废墟下的小男孩”的图片引发广泛关注。画面中,一个戴帽子的小孩被压在倒塌的建筑物下,满脸灰尘,眼神中透露出无助与恐惧。这张图片在某短视频平台被多个账户转发,配文均与日喀则地震相关,有账户因此获得上万转发和评赞。然而,随着图片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一些细心网友发现了端倪,比如图中小孩左手竟然有六根手指,废墟的细节也显得有些不自然。最终经过多方调查发现,这竟是一张由AI技术生成的假图,这一反转让不少网友感到震惊和愤怒。

这个事件不仅暴露了AI技术可能被滥用的问题,更揭示了一个深层次的心理现象——为什么我们会轻易相信这些明显带有误导性的信息?答案就在我们的大脑中,一个被称为“认知偏差”的心理机制。

什么是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是判断中的系统性偏离或是直觉、非理性的思维模式,使人们在得到确切结果前,以快速、直觉、自动或缓慢、深思熟虑、分析性的两种不同思维系统做出主观的判断和决策,尤其在讯息量庞大、无明显最佳解决方案、时间紧迫等情况下。这些判断过程影响范围不拘限于个人,也囊括各社会层面以及组织,例如公司治理、政策制定等复杂决策当中,并可能导致决策偏离理性和最佳选择。

认知偏差有多种形式,常见的包括:

  • 确认偏误:人们倾向于寻找、解释和记住支持自己先入为主观点的证据,而忽视或低估反对个人观点的信息。
  • 损失厌恶:人们对损失的敏感性远高于对收益的敏感性,这种偏差使得人们在面对可能的损失时更加谨慎,甚至过度反应。
  • 过度自信: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忽视了不确定性因素。
  • 代表性偏差:基于过往经验或预期样本作出判断,忽略了实际概率。

认知偏差如何影响我们对新闻的判断?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新闻和信息。而我们的大脑为了应对这种信息过载,会自动采用一些“心理捷径”,这些捷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但有时也会导致错误的判断。

例如,在地震发生后,人们出于对灾区情况的关注,往往会更容易相信那些看似真实的图片和报道,而忽视了对信息真实性的验证。这种现象就是认知偏差中的“确认偏误”在起作用——我们倾向于相信那些符合我们预期的信息,而忽视了可能存在的虚假成分。

此外,社交媒体的算法推荐机制也会加剧这种偏差。平台往往会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历史行为推送相似的内容,这导致我们更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信息,而忽视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实。

如何克服认知偏差?

  1. 增强自我意识:意识到自身的认知偏差是克服偏差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定期反思自己的决策过程,总结哪些判断是受到偏差影响的,并尝试寻找新的思考方式。

  2. 借助数据分析:在判断新闻真实性时,不要仅仅依靠直觉,而是要查找多方数据来源,进行交叉验证。例如,在看到一张看似真实的图片时,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图片的原始出处,或者使用反向图像搜索工具来验证图片的真实性。

  3. 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来源:不要只依赖单一的信息渠道,而是要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来源。这样可以避免陷入“信息茧房”,获得更全面的视角。

  4. 寻求外部反馈:在做出重要判断前,不妨先和身边的朋友或专业人士讨论一下,听听他们的看法。外部观点能够为个人视角提供补充,帮助发现潜在的盲点。

  5. 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质疑和分析信息,而不是盲目接受。对于任何新闻或信息,都要问自己:“这个信息的来源可靠吗?”“有没有其他可能的解释?”“这个信息是否符合逻辑?”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媒体素养,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噪音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判断力,做出理性的决策。

正如一位智者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不是无知,而是自以为知。”让我们一起努力,克服认知偏差,做一个理性、明智的信息消费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