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深圳的创新与传承
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深圳的创新与传承
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44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也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深圳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感受传统魅力的同时,也体验到创新与活力。
非遗活动精彩纷呈
在宝安区,以“新宝安·圳等你·乐游购·过大年”为主题的一系列文旅活动正在火热进行。松岗满纷天地推出大年初一雄狮贺岁、初五“财神”IP全场巡游等特色活动。欢乐港湾开启汉服国风主题巡游,万丰海岸城推出鱼龙舞快闪,海上田园举办“金蛇献瑞·黔韵迎春”迎春活动,宝安天虹购物中心则开展民俗文化体验活动。
在各大景区,非遗活动更是精彩纷呈。世界之窗推出新春巡游,百位演员、金龙彩狮等瑞兽集结巡游;锦绣中华民俗村举办规模宏大的灯会,53万平方米场地内数十组灯景璀璨夺目;欢乐谷邀请民俗表演团队带来打钢花、火壶演出等传统表演;欢乐海岸打造2000平方米非遗花灯盛会,40余组非遗主题花灯点亮夜空。
创新融合,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深圳的非遗活动不仅注重传统,更强调创新与融合。在前海壹方城,围绕二次元开展的“捣谷岛谷”次元主题岛吸引众多年轻消费者。这里引入了宝可梦官方卡牌道馆、三月兽旗舰店等20余家二次元门店,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完美结合。
在关山月美术馆,“人文湾区·璀璨非遗”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汇展,通过六大板块展示大湾区“9+2”城市的337件非遗展品,让市民和游客深刻感受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福田区:非遗保护的深圳样本
作为深圳市行政中心所在地,福田区在非遗保护方面走在前列。该区现有15个行政村,其先民多是宋、元、明时期由中原及福建、江西辗转迁移而来。几百年来,他们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也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田区的非遗项目涵盖民间文学、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等多个方面。其中,下沙村的大盆菜宴习俗最具代表性。这种饮食习俗不仅是一种消费习俗,更与“点灯”、祭祖、婚庆等人生礼俗和民间信仰相结合,成为人生礼俗活动和祭祀活动的重要内容。
此外,福田区还保留了独特的凉帽带、围裙带编织技艺和鱼网编织技艺。这些传统手工技艺虽然面临失传风险,但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正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和重视。
2024年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深圳以其独特的创新精神和文化魅力,为非遗保护和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让市民和游客在感受传统魅力的同时,也体验到创新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