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亲传:越鞠丸调理秘籍
朱丹溪亲传:越鞠丸调理秘籍
越鞠丸是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创制的经典方剂,由香附、川芎、苍术、神曲和栀子组成,具有解郁行气的功效。其主要作用包括理气解郁、宽中除满和消食导滞,适用于因情绪不畅导致的胸闷、腹胀等症状。
朱丹溪与越鞠丸
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是元代著名的医学家,出生于1281年,卒于1358年。他创立了“相火论”和“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朱丹溪认为,人体的疾病多由气郁引起,而气郁又会导致血郁、痰郁、火郁、湿郁和食郁,形成“六郁”之证。越鞠丸正是他在临床实践中创制的治疗“六郁”的代表方剂。
越鞠丸的现代研究
在现代医学中,越鞠丸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时,就常用越鞠丸。他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是肾虚为本,心肾失济为枢纽,痰浊瘀血为病理产物。在治疗过程中,夏桂成教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越鞠丸与其他方剂配合使用,以达到调理月经、促进排卵的效果。
临床应用案例
于志强主任医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越鞠丸治疗各种杂病,体现了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实用价值。
神经官能症
于志强主任医师曾治疗一位精神抑郁、性情不定的患者。患者伴有善太息、多疑虑、烦躁易怒、胸胁满闷、口苦嗳气、心悸少寐、纳呆等症状,舌质暗红苔黄腻,脉象弦滑或弦滑数。于主任采用越鞠丸加菖蒲、远志、郁金、胆南星、黄连、丹参、紫石英等药物,以疏肝解郁、涤痰开窍为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脂肪肝
一位45岁的女性患者,主诉右胁肋部满闷不舒,伴有乏力、纳呆等症状。患者形体肥胖,头身沉重,脘腹痞闷,恶心纳呆,口苦口粘,眼睑有黄色瘤,时作咯痰量多,舌苔黄腻,脉弦滑数。经腹部彩超检查确诊为脂肪肝(轻度)。于主任采用越鞠丸加泽泻、决明子、荷叶、茵陈、虎杖、焦山楂、石菖蒲等药物,以疏肝解郁、清热化痰为治则。经过三个阶段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带下病
于主任还用越鞠丸治疗带下病。患者带下过多,色黄有异味,伴胸胁痞满胀痛,每因生气恼怒而诱发或加重,口苦口粘,纳呆嗳气,舌苔薄黄腻,脉弦滑或弦滑数。采用越鞠丸合易黄汤加龙胆草、鸡冠花,以疏肝解郁、清利湿热为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糖尿病
于主任在治疗糖尿病时,也常用越鞠丸。患者形体肥胖,口渴多饮,易怒口苦,胸闷纳呆,头身沉重,四肢乏力,舌体胖大,苔黄腻,脉弦滑。采用越鞠丸去香附、川芎、神曲,加柴胡、黄连、荷叶、枳壳、葛根、蚕砂、鸡内金等药物,以疏肝清热、燥湿健脾为治则,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使用建议和注意事项
- 成人用量:每次6~9克,每日2次;儿童酌减。
- 注意事项:
- 忌生冷、油腻食物。
- 孕妇、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连续服用3天无改善者应就医。
- 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建议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用药。
越鞠丸作为调理气郁相关疾病的经典方剂,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但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合理使用,并遵循医嘱。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越鞠丸在更多疾病领域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