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苏州:燕园免费开放啦!
冬游苏州:燕园免费开放啦!
燕园,这座位于常熟市古城区辛峰巷18号的古典园林,以其精美的假山和独特的江南园林风格而闻名。作为常熟古典园林中存世时间最长、格局保存最为完整的私家园林之一,燕园于2025年1月21日起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无需旅游年卡、无需购票。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城市文化的开放与共享精神,更为苏州百园群体性保护事业注入了全新活力。
燕园的历史渊源
燕园的历史可追溯至清代。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台湾知府蒋元枢回乡省亲时辟建了园林,并取名为蒋园。道光九年(1829),山东泰安县令蒋因培购得此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并请江南叠山名家戈裕良在园中叠成假山,将园名改为“燕园”。道光二十七年(1847),邑人知县归子瑾购得燕园。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外务部郎中张鸿购得此园,再次进行修葺,并在园中完成了文学名著《续孽海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园先后被常熟市(县)公安局、文化馆、皮革厂等单位使用。
2013年3月5日,燕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5月入选第二批《苏州园林名录》,编号034。作为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燕园不仅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址,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
燕园的园林特色
燕园的园林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精妙的布局和独特的假山设计上。园内大致分为四区,其门厅与前庭院以横廊作为南北两空间的分隔,廊后院中植以翠竹,布置穿林小径。在院东又巧辟一方小园,其内偏北有一室前植荷花的建筑,名三婵娟室。室前水池呈镰刀型,水姿曲折逶迤。并设一湖石假山于池南,其形多怪,若猴,形态各异,以“七十二石猴”之名,命名为猴山。三婵娟室其后东西长廊可至五芝堂,五芝堂前即为黄石假山燕谷,以虞山石景为蓝本堆叠,其形别出蹊径,给人咫尺山林之感,在我国造园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燕园的假山是其最著名的景观之一。园中的假山以虞山石景为蓝本,通过巧妙的堆叠手法,创造出咫尺山林的意境。假山上的“七十二石猴”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园林匠人的高超技艺。水池与假山相映成趣,池水曲折蜿蜒,增添了园林的灵动之美。
燕园的建筑布局也颇具匠心。园内的亭台楼阁、廊桥水榭错落有致,既保持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又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三婵娟室、五芝堂等建筑不仅功能完备,更是观赏园林美景的绝佳位置。
燕园的免费开放政策
燕园的免费开放政策体现了城市文化的开放与共享精神。游客无需购票即可入园游览,近距离感受这座百年园林的魅力。这一举措不仅让市民和游客能够更好地享受园林之美,也为苏州百园群体性保护事业注入了全新活力。
游览建议
为了更好地游览燕园,建议游客按照以下路线进行参观:
- 从门厅进入,首先欣赏前庭院的竹林和小径,感受园林的静谧氛围。
- 沿着横廊向东,进入三婵娟室,观赏室前的水池和假山景观。
- 经过东西长廊,到达五芝堂,欣赏燕谷的黄石假山,感受咫尺山林的意境。
- 最后,可以在园中漫步,细细品味每一处建筑和景观的细节。
燕园的免费开放,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感受江南园林之美的绝佳机会。无论是园林艺术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趁着冬日暖阳,不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亲自感受燕园的独特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