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顺教授教你野外找矿秘籍
刘继顺教授教你野外找矿秘籍
在地质学界,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用毕生精力研究找矿技术,为矿业界同仁编写了一本被誉为“百页找矿秘典”的实用指南。他就是刘继顺教授,一位在找矿领域深耕数十年的地质学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教授的找矿世界,学习他总结的找矿技巧和方法。
刘继顺教授与“百页找矿秘典”
刘继顺教授长期从事地质找矿工作,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他深知找矿工作的重要性,也深刻理解找矿工作的艰辛。为了帮助更多地质工作者提高找矿效率,刘教授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成一本实用的找矿指南——“百页找矿秘典”。这本秘典以严谨的逻辑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各种矿产资源的找矿标志和方法,成为地质工作者的必备工具书。
金矿找矿技巧
金矿是地质工作者最为关注的矿种之一。刘教授在“百页找矿秘典”中详细介绍了金矿的找矿方法,总结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关注硅化带、石英脉、次生石英岩
金矿化与硅化关系密切,可以说“无硅不成金”。含金的硅质体通常呈烟灰色,这是因为其中含有硫化物。特别是页片状石英脉,含金性较好。即便是少硫化物的明金型石英脉,在出现金矿包时,也会有硫化物存在。
重视断裂构造带
金矿化与断裂构造密切相关,可以说“无构不成金”。超糜棱岩、糜棱岩、微砂糖状似石英岩、滑石菱镁片岩等,往往是富金矿体所在。巨型至大型断裂带本身含金性可能不佳,但其旁侧的次级断裂带往往是金矿体产出部位。
注意铁帽、褐红色、褐黄色残坡积物
铁帽、褐红色、褐黄色残坡积物及碳酸盐的溶沟溶槽堆积物,不但本身可成为铁帽型、红土型金矿,而且可以指示原生金矿的寻找。
其他找矿标志
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包括铁白云石化、铁方解石化、铬白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冰长石化、细粒黄铁矿化、砷、锑、汞、铋、铊矿化等低温蚀变组合。此外,基性岩、超基性岩、煌斑岩、碱性岩、偏碱性花岗质岩石、碳硅泥质岩、不纯碳酸盐岩内的断裂破碎带及其构造蚀变带也是找金的重要线索。
运用多种找矿方法
开展河流重砂、沟系次生晕及各种化探方法工作,以金找金,是目前最主要的找金方法。同时,还可以根据找金的指示元素(如汞、锑、铋、砷、铊、硒、铅、锌、铜、银)找金,或以物探方法查明断裂构造及硫化物分布规律来间接寻找金矿。
砂金找矿技巧
砂金是金矿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找矿方法与金矿有所不同。刘教授在“百页找矿秘典”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有效的砂金找矿方法:
自然重砂法
自然重砂法是根据砂金颗粒密度大,用淘洗盘就能直接选别出来的特点,在松散碎屑沉积的表层或不深处挖坑取样,在野外淘洗直接确定是否有砂金存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工具简单,取样工作量小,一个人也可以操作,很快就可以直接获得近地表处的砂金信息。
工程重砂法
工程重砂法是使用砂钻或探井工程穿透松散沉积层并系统采样,了解松散沉积含金情况和直接确定含金层品位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砂金及工业砂金层主要赋存于松散沉积层的底部,所以工程重砂法可以查明深部砂金富集情况,提供直接找矿信息。
旧采迹与民采调查
很多砂金区的河流上游或支沟细谷内都常见有砂金手工旧采迹,它们是砂金找矿的有效标志。根据旧采迹,进一步开展外围找矿,常常能收到良好效果。较大规模的手工旧采区尾砂堆,也常常是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体。通过民采调查,可以获得许多有关本区砂金成矿地质特征、规律及找矿线索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地质地貌调查
地质地貌调查是砂金找矿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砂金成矿条件分析和成矿有利地段的预测上。在找矿阶段,主要是进行河谷路线调查。地质调查可采用自然露头法,河流碎屑观察法,用区内已知的产金沟的岩石作对照类比,同时采一些自然重砂样,了解含金性。地貌观察主要划分河谷类型各种地貌单元并确定其分布,了解其规模、成因,沉积物特征及其含金性等。
结语
刘继顺教授的“百页找矿秘典”凝聚了他数十年的找矿经验,为地质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找矿技巧和方法。无论是金矿还是砂金,刘教授的秘籍都能让你在野外找矿实践中事半功倍。跟着刘教授的脚步,一起探索大自然的财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