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背后的黑科技!
揭秘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背后的黑科技!
2024年1月7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缓缓驶离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标志着这艘凝聚着中国造船人智慧与汗水的巨轮正式开启商业首航。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航行,更象征着中国邮轮制造业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历史性跨越。
核心科技突破:从设计到建造的全方位创新
“爱达·魔都号”的成功试航,离不开一系列核心科技的支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数字协同设计技术的应用。在上海外高桥造船厂,工程师们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将邮轮内部结构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呈现在平板电脑上。只需扫描船体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整个舱室的建造细节,甚至可以360度旋转查看设备安装情况。
“这种技术让施工人员能够直观地理解设计意图,避免了传统二维图纸带来的理解误差。”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酒店工程室副主任杨虎表示,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施工效率提升了10%-15%。
除了AR技术,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也在设计环节大显身手。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祁麟介绍:“原本需要1000个工时的工作,现在20%都可以交给机器人完成,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
在安全性能方面,“爱达·魔都号”采用了先进的安全返港设计技术。这种设计确保即使在船舶遭遇故障的情况下,也能依靠自身动力安全返回港口,极大地提升了航行安全性。
试航与运营: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2023年7月17日,“爱达·魔都号”开始了它的首次试航。这次试航历时7天,对船舶的推进系统、导航设备、安全系统等进行了全面测试。同年9月7日,邮轮开启了完工验证航程,这是交付前的最后一次试航,对涉及31份调试程序的90余项海试项目进行了严格检验。
2024年1月1日,“爱达·魔都号”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艘长323.6米、宽37.2米的巨轮,拥有2125间客房,可容纳5246名乘客。船上配备了豪华酒店、影院剧场、水上乐园、健身房、篮球场、免税店等设施,全船覆盖5G信号,为乘客提供了全方位的娱乐和生活体验。
产业带动效应:从“过路经济”到全产业链发展
“爱达·魔都号”的成功运营,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推动了整个邮轮产业链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该邮轮已完成超过50个航次,服务游客超20万人,占全国邮轮旅游市场40%左右。作为国产邮轮的母港,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2023年前6个月接靠邮轮89艘次,接待游客约59.27万人次,占全国邮轮游客接待量约七成。
邮轮的运营还带动了相关就业。据了解,“爱达·魔都号”上有近1300名船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近70%是外籍员工。爱达邮轮计划在未来几年持续招募2000名涵盖海事运营、酒店管理、船上娱乐等多个职能领域的邮轮专业人才。
未来展望: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目前,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正在紧锣密鼓地建造中,计划于2026年交付。相比“爱达·魔都号”,“爱达·花城号”加长了17.4米,船舶客房数量增加到2144间。同时,公共区域和户外活动休闲区域面积分别增加了735平方米和1913平方米,将为乘客提供更加丰富的休闲娱乐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爱达·花城号”将更加注重中国元素的融入。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总经理刘辉表示:“邮轮除了体现中国文化的元素之外,它对中国消费者的习惯也会重点去考虑。比如说在吃这方面,原来的邮轮还是以西餐式的为主,跟中国老百姓的习惯有一些偏差。所以说肯定会更加考虑一些中式厨房、中国消费者的饮食和文化习惯。”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中国邮轮制造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更多国产邮轮的下水运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在全球邮轮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