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探秘最新化石宝库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探秘最新化石宝库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经过全面展陈升级改造后重新开放,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标本。馆长王永栋介绍,此次升级不仅增加了许多未展出过的精品化石,如菊石、网红化石麒麟虾等,还通过丰富多彩的亿万年化石讲述了波澜壮阔的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奥秘。参观者可以在互动项目中体验寒武纪海洋世界,感受古生物学的魅力。
菊石:古海精灵的神秘魅力
菊石是一类已灭绝的海生无脊椎动物,最早出现在距今约4亿年前的古生代泥盆世初期,在中生代达到繁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在约6600万年前的白垩世末期与恐龙一同灭绝。菊石是划分和对比地层最有效的标准化石,也是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古生态以及物种演化的重要实物标本,而且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外形美丽、不可再生,极具收藏和经济价值,被誉为“古海精灵”。
河源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也是广东省菊石的主要出土地,目前已发现出土点41处,采集标本近300件,包含6属9种,以花冠菊石、副花冠菊石为主。为更好地展示河源菊石的研究成果,提升大众科学素养,培育保护古生物化石的意识,河源市博物馆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各科研院校、相关单位的支持帮助下,经过近两年的精心筹备,策划实施了本次展览。
据悉,本次展览以菊石纹路设计展厅造型,打造具有层次感、艺术性、聚焦性和引导性的空间格局,运用最新的地质学研究成果以及菊石分类、分布的最新理论,通过“序厅”“菊石溯源”“菊石分布”“菊石价值”四个单元,展示菊石的生命演化史、时空分布、主要价值以及河源菊石的发掘研究史、地质演化背景、分布及层位、主要种类等,展出来自世界各地的菊石藏品235件,以“展览+科普+体验”的展陈理念,打造有深度、有趣味、有温度的精品展览。
踏入菊石展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老的海洋世界。柔和的灯光映照着精美的菊石化石,墙壁上的菊石栩栩如生。中央的巨大菊石模型引人瞩目,观众纷纷驻足观赏。
“通过馆长的讲解,我了解到动物是如何在泥土中留下印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化石的。这个过程让我感到非常神奇,也增加了我对地理和自然历史的兴趣。”来自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高一的学生林睿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菊石展厅的印象非常深刻,首先被其美丽的外观所吸引,感觉比书上看到的更加震撼。而且他还注意到菊石在灯光照射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每个角度都不同,这让他感到非常惊奇。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菊石化石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带动了其经济方面的价值,特别适合观赏与收藏。现场最受观众喜爱,观赏性最高的菊石之一是米克平盘菊石,也叫“彩斑菊石”,该化石直径最大52厘米,来自约7000万年前晚白垩世,产地为北美洲的加拿大。彩斑菊石既是一种化石,也是一种宝石,呈现出红色和绿色,部分稀有的“彩斑菊石”还会呈现蓝色和紫色。
麒麟虾:揭秘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麒麟虾是本次展览的另一大亮点。这种神秘的生物化石,揭示了5亿多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的生物多样性。麒麟虾的发现,为研究早期节肢动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互动体验:让古生物学“活”起来
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古生物学知识,博物馆引入了多项互动体验项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裸眼3D展项,通过先进的视觉技术,生动再现了侏罗纪晚期上游永川龙与多棘沱江龙的打斗场景,以及白垩纪晚期霸王龙与三角龙的对决。这些栩栩如生的场景,让观众仿佛穿越回远古时代,亲身体验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
实用贴士:如何畅游古生物博物馆
- 预约方式:个人观众需提前1-3天在博物馆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预约。每天11:00更新预约名额。
-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39号。
- 交通:可乘坐地铁2号线至北京东路站,或乘坐公交3路、11路、20路等至北京东路站下车。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的这次升级,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展陈更新,更是一次面向公众的科普盛宴。通过精美的化石标本和创新的互动项目,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地球生命的壮丽史诗,让我们得以一窥远古世界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