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从“心魔”到冠军,心态调节助她突破极限
全红婵:从“心魔”到冠军,心态调节助她突破极限
2024年2月6日,多哈游泳世锦赛女子10米台决赛现场,16岁的全红婵站在跳台上,目光坚定地望向水面。这是她首次参加世锦赛单人项目,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选手,她却展现出超乎年龄的冷静与自信。当成绩公布的那一刻,全场沸腾——全红婵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夺得冠军,这一刻,她不仅战胜了对手,更战胜了自己。
全红婵的成功并非偶然。在她背后,是一套科学严谨的心理调节和训练体系,以及她个人不懈的努力与坚持。
从天才少女到奥运冠军:心态调节是关键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年仅14岁的全红婵以466.2分(满分477分)的惊人成绩夺得女子10米台金牌,一举成名。然而,随之而来的发育关却给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身高增长7厘米,体重增加10多斤,这些变化让她的动作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松自如,尤其是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这个动作,一度成为她的“心魔”。
陈若琳的科学指导:平衡杆与安全绳
关键时刻,奥运五金得主陈若琳成为了全红婵的主管教练。她深知,要帮助全红婵突破发育关,不仅要严格控制饮食和加强体能训练,更要注重心理调节。
在技术训练上,陈若琳对全红婵的要求近乎苛刻。她会紧盯每一个动作细节,从水花压的效果到动作的角度,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同时,她还会分享自己当年克服发育关的经验,帮助全红婵建立信心。
更重要的是,陈若琳格外重视全红婵的心理素质培养。她会在训练中让全红婵通过调整呼吸来缓解紧张情绪,因为“到了大赛肯定会紧张,心跳得会很快,所以就要在平时加强这方面训练”。此外,陈若琳还会通过文化课学习和推荐书籍来丰富全红婵的精神世界,帮助她更好地应对外界的评价和压力。
全红婵的自我突破:从恐惧到自信
面对挑战,全红婵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自律。每天,她都会比队友提前一个小时来到训练馆,进行额外的训练。她曾坦言:“有段时间,老是自我怀疑,怀疑自己总是跳不好,那段时间感觉自己有点想放弃了。”但正是这种坚持,让她逐渐克服了207C这个曾经的“心魔”。
在2023年西安跳水世界杯总决赛上,全红婵再次遭遇207C的挑战。这一次,她没有在技术上出现问题,而是因为心理波动导致失误。这让她意识到,除了技术训练,心理调节同样重要。她开始学会在比赛中调整心态,专注于自己的表现,而不是外界的期待和压力。
巴黎奥运卫冕:心态调节的完美体现
2024年巴黎奥运会女子10米台决赛,全红婵再次站上了最高领奖台。这次夺冠,不仅展现了她出色的技术实力,更体现了她在心态调节上的巨大进步。在接受采访时,她说:“比赛过程有一点紧张,但后面及时做了调整,还是专注于自己。”
从东京到巴黎,全红婵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成功不仅仅依靠天赋,更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世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才能最终登上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