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教授:创新诊疗方案助力高血压精准管理
孙宁玲教授:创新诊疗方案助力高血压精准管理
近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宁玲教授等专家共同编写的《高血压患者临床实践诊疗口袋书》正式发布。该书在《2023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展望》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旨在搭建适合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框架,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八大类常见高血压的临床诊疗实践能力。
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中青年群体增长迅速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据孙宁玲教授介绍,2018年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加权患病率为27.5%,且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增高。值得注意的是,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更为明显,男性、中青年、农村和少数民族人群成为加强高血压防控的重点人群。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体重、性别以及多种不良生活方式等。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总结了10大危险因素,其中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吸烟、过量饮酒等生活方式因素尤为值得关注。
创新诊疗方案:通过血液动力学表型精准用药
在高血压治疗领域,孙宁玲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创新性研究,通过判断患者血液动力学表型进行精准给药。研究纳入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依据血液动力学表型给予降压药物,另一组则按照常规指南进行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血液动力学表型指导用药的患者,诊室血压达标率为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家庭自测血压达标率也达到70%,远高于对照组的48%。这一创新方案不仅提高了降压效果,还优化了患者的心血管健康指标。
实用指南:高血压患者如何有效管理心率
孙宁玲教授强调,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管理至关重要。静息心率超过80次/分时,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她建议通过以下生活方式调整来控制心率:
- 合理膳食:减少盐分摄入,限制酒精消费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 心理调适:学会压力管理,保持良好心态
- 定期监测: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对于合并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当心率超过70次/分时就应及时干预。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静息心率控制在60-70次/分,而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则需控制在50-60次/分。
基层医疗的新助力:《高血压患者临床实践诊疗口袋书》
为提升基层高血压管理水平,孙宁玲教授等专家编写的《高血压患者临床实践诊疗口袋书》应运而生。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 全面性:涵盖高血压诊疗路径、常用降压药、典型病例等
- 实用性:提供科学饮食谱和家庭血压记录表
- 便捷性:制作成中英藏维四种语言版本,方便基层医务人员使用
该口袋书的发布,将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指导,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诊疗、管理水平,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同时,也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提供了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