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26750915_121124387/?pvid=000115_3w_a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研究,既是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变迁的核心问题,也是认识当代社会结构的理论问题。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史性质大论战迄今,学术界对此问题的探讨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1949年以前:百家争鸣阶段

这一时期,学者们主要运用近代西方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历史与社会进行解读。研究重点不仅包括对古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探讨。这一阶段的研究涉及领域广泛,研究旨趣各异,呈现出真正的百家争鸣局面。

1949年至“文革”爆发: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主导阶段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成为研究的主导力量。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核心议题上:一是古史分期问题,即中国何时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二是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包括其发展、兴盛和衰落的历史过程。关于古史分期,主要形成了三种观点: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和魏晋封建论。而封建社会历史阶段的划分则因分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文革”结束至今:理论创新与反思阶段

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随时代变迁而变化。从“文革”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学术风气的深入,研究重点转向狭义的古史分期及相关理论的理解,特别是对战国封建论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新分析,以及对秦汉以降封建社会特点的重新认识。1989年以后,学界对社会形态的讨论趋于沉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学者们开始在承认中国历史道路独立性的前提下,重新分析“封建社会”的内涵、外延及其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提出了多种新的命名方式,如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宗法社会、农商社会、选举社会、官僚社会、王权社会、富民社会,以及帝制时代、郡县时代、帝国时代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