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拜年,有哪些大讲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拜年,有哪些大讲究?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3469059_12144391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拜年是一项重要的礼仪活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年夜饭敬酒到压岁钱,从回娘家到走亲戚,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谦逊有礼的传统美德。

大年三十吃饺子、拜年领压岁钱、回娘家、迎财神……这些是刻进中国人骨子里的仪式感。即使历经千年岁月流转,拜年在一代一代华夏儿女传承中从未间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表示:“现在过年的这些传统礼仪基本上是宋朝以后形成的。”

年夜饭敬酒,谁年龄小谁先喝

除夕,最重要的事就是“守岁”。蒙曼介绍,中国人敬酒一般先敬年长者,长者先饮,但古代吃年夜饭时却是年龄越小的越先喝酒。

压岁钱给多少,有讲究

拜年给孩子压岁钱,在汉朝就出现了。压岁钱最开始是专门为压“邪祟”而制的一种钱,不在市场上流通。后来,给孩子的压岁钱才变成使用的钱币。比如给一百文,寓意“长命百岁”。

蒙曼回忆,她小时候大人给的压岁钱都是连号的人民币,寓意“连中三元”。并且也不像现在这样面对面给,她小时候的压岁钱都是放在床头、床脚,或者枕头下面。

回娘家,带“礼”要成“双”

大年初二回娘家,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不能单独回来,必须是“夫妻双双把家还”。回家带的礼品也必须成双成对。但蒙曼也介绍,在一些地方,回娘家的时间不一定在初二,这是因为“过去,女人不进宗祠。初一招待堂亲,初二上宗祠,即使初二这天,跟着姑爷回门也没地待,所以会在初三回娘家。”

初三走亲戚,回家一定要早

初三,就开始走亲戚了。蒙曼说“走亲戚要早回家,更要早睡觉”。我国民间有“老鼠嫁女”的传说,“初三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晚上要给他们留出时间,不要去打扰。”当然,这只是传说。“腊月二十九就准备过年,除夕又守岁,初一起早拜年,初二招待姑爷,到了初三应该休息”在蒙曼看来,这也给“初三早回家”一个合理解释。

接灶神,下午接也不晚

接灶神是大年初四很重要的一个活动,要在厨房贴新的灶公灶婆。蒙曼说,“小年,送灶王爷越早越好。但接灶神可以迟,即使下午接也没问题。”

初五,为何叫“破五”

在古代,过年有很多禁忌,例如,过年不能往外倒垃圾,小孩不能说犯忌讳的话。“破五破五”意在“破”。蒙曼说,“在初五这一天,一切禁忌都破除了,大家过回正常的日子。”

拜年,古人流行用“贺年卡”

贺年卡拜年也是一个古人很重要的拜年方式。据蒙曼介绍,很多拜年都是以投名刺的方式进行的。在当时,百姓会在家门上挂一个红色的纸袋子。给谁拜年,就把类似于现在明信片的名刺放进谁家的纸袋里。但是这还不够有仪式感,古人还会将写有“寿百龄老太爷”“富有余老爷”“贵无极大人”“福照临老爷”名字的卡片提前放进纸袋,虚拟这四人都来拜过年。虽然这个做法现在已经没有了,在当时有很好的寓意。

拜年“礼”,蕴含着什么文化底蕴?

“过年,一般认为是从西汉开始的。有了年,就开始有拜年。”在蒙曼看来,中华民族是一个谦逊的民族,不管是过去的磕头拜年,还是现在拜年也行的拱手礼,拜年礼仪最大特性是“让自己显得谦卑,让别人显得高大”。蒙曼一边打着拱手礼,一边解释说,“这个拳是有力量的,我不打出去,用手把它握住,不对你施展我的战斗力,代表‘我尊重你’的意思。”

本文原文来自新华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