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
衡水市: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
2024年,河北省衡水市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市共开展文化惠民演出2400余场,新增非遗工坊21家,打造16条精品研学线路,4条入选全国新品研学旅游线路。这些成果不仅展现了衡水市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扎实基础,更体现了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探索。
传统节日里的文化盛宴
春节期间,衡水市各地纷纷举办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在武邑县悠然农庄,一场由泸州老窖特曲主办的新春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活动现场年味浓郁,大棚采摘、传统美食、文艺演出等活动让游客仿佛穿越回传统的春节。
在冀州区,43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阵地陆续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大年”活动。通过文艺汇演、亲子互动、节日慰问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该区还同步开展“传递文明·呵护生命”“传文明·送科技”“文明实践·助学育人”等主题活动,为春节增添别样色彩。
中秋节期间,衡水市各地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在衡水湖畔,市民们聚在一起赏月、品茶,享受团圆的美好时光。各类文艺演出、传统手工艺展示等活动,让节日氛围既传统又新潮。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衡水市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持续发力。2024年,该市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复查不可移动文物1192处,实施文物保护项目10个。同时,衡水市博物馆加快数字化建设,率先实现“线上观展”“多端观展”,让文化遗产以更亲民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
在非遗传承方面,衡水市同样成果丰硕。衡水内画、武强木版年画等非遗项目不仅在京津冀交流活动中大放异彩,还走出国门,在埃及等国家的文旅经贸交流活动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衡水市还新增6个“河北老字号”品牌,6名非遗传承人被评为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更是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旅游+”模式下的文化新篇
衡水市积极探索“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打造文商旅、文体旅、农文旅等多元消费场景。以“旅游+研学”为例,该市依托生态、文化、航空等资源优势,打造了16条精品研学线路,其中4条入选全国新品研学旅游线路。第二届河北省研学旅游大会期间,衡水市发布招商项目31个,签约项目6个,签约总额达5.13亿元,有力推动了研学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
在“旅游+文化”方面,衡水市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旅游内涵。例如,衡水湖畔的湿地文化、冀州古城的历史文化、武强年画的民俗文化等,都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同时,该市还积极组织非遗市集、博物馆展览等文化活动,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衡水市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方面的实践,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未来,随着更多创新举措的实施,衡水市的文化传承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