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引领,聚“芯”发展
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引领,聚“芯”发展
2024年,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1-11月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30.3%,规模以上集成电路企业达209家,实现营收568亿元,同比增长12.4%。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折射出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链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据统计,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链相关企业总数达843家,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达453家,占比53.74%。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企业数量位居第二,达178家,占比21.1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为86家,占比10.20%,显示出南京市在软件和信息服务方面的竞争力。
政策支持持续加码
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将其作为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2024年,南京市出台《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要围绕“2+6+6”创新型产业集群拼夺国内制高点,其中集成电路产业被列为六大优势产业之一。
为推动台资集成电路企业融入和助力南京新质生产力发展,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凝‘芯’聚力 携手共赢”宁台集成电路产业融合发展座谈会。会上,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电子信息产业处负责人表示,南京将始终把集成电路作为重点培育发展的产业集群,为在宁集成电路产业相关台企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服务保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为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南京创新性地成立了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探索新型产业人才培养模式。这所大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而是由江北新区管委会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要而建,是一个衔接高校和企业、推进产教融合的开放平台。
南京集成电路大学采用独特的“5+1+2”设置:5类学院(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学院、微电子学院示范基地、集成电路现代产业学院、集成电路国际学院和集成电路未来技术学院)、1个科技园和2个办公室(就业和创业指导办公室、师资与学员服务办公室)。学校生源来自高校学生、跨学科学生和企业初级职员等,重点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产业人才。
区域竞争中的特色优势
在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城市综合实力TOP 10榜单中,南京位列第九,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相比,南京的集成电路产业虽然在产值规模上尚有差距,但凭借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和人才优势,在榜单中占据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已跻身全国前十,预计2025年全产业链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吸引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超3万人,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集成电路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展望未来
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深入实施,以及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等人才培养平台的持续发力,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