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带娃去银行存压岁钱,培养财商!
春节后,带娃去银行存压岁钱,培养财商!
春节过后,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往银行办理压岁钱存款业务,这一场景在全国各地的银行网点频频上演。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存钱过程,更是一堂生动的财商教育课。通过这一行为,家长不仅能帮助孩子管理好这笔“巨款”,更重要的是,能够借此机会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让他们学会如何合理规划和使用金钱。
银行为孩子们准备了哪些专属产品?
为了吸引儿童客户,各大银行纷纷推出特色产品。例如,工商银行推出了“宝贝成长卡”系列,其中的“萌娃卡”还可以上传未成年子女和一名监护人的照片来制作专属卡面。中国银行则推出了“宝宝存钱罐”产品,以可爱的存钱罐设计吸引小朋友的兴趣。此外,长沙银行的“快乐小象”儿童卡也颇受欢迎,开卡后还能获得一个小象储蓄罐玩偶。
这些儿童银行卡不仅保留了普通银行卡的消费、存取功能,还能通过绑定父母银行卡建立亲子关联。值得注意的是,未成年人的账户一般仅开通存取款功能,手机银行也只能查询余额,无法购买理财和其他投资产品,也不能绑定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功能。
如何带孩子存压岁钱?
带孩子去银行存压岁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银行产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压岁钱的金额,选择适合的儿童银行卡或存折产品。可以提前了解各家银行的产品特点和利率情况,选择最适合的。
准备开户所需材料:通常需要孩子本人的身份证、监护人的身份证以及监护关系证明(如户口本或者出生证)。如果监护人与孩子不在同一户口本上,还需要提供出生证明。
了解账户限制:未成年人账户在交易模式、金额、账户功能上会有一定限制。例如,每日取款限额通常设定在200元,卡片一般由监护人代为保管。
选择合适的存期:可以根据压岁钱的用途选择定期存款的期限。如果是为了教育储备,可以选择较长的存期;如果作为日常零用钱储备,可以选择灵活的活期或短期定期存款。
压岁钱理财的教育意义
培养理财意识:通过亲自参与存钱过程,孩子可以学习到基本的储蓄概念,了解金钱的价值,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孩子明白压岁钱并非“天降横财”,而是需要通过劳动和汗水获得的。这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金钱观,避免养成不劳而获的不良思维。
学习规划与管理: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制定简单的财务计划,比如将压岁钱分为储蓄、零用和捐赠三部分。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划能力,还能教导他们学会合理分配资源。
增强责任感:当孩子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银行账户上时,会有一种责任感和归属感。这种体验有助于他们成长为有责任感的成年人。
实用建议
选择离家近的银行:考虑到孩子可能需要定期查看账户或存取款,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的银行网点会更加方便。
设定明确的目标:无论是为了未来的教育费用,还是为了购买心仪已久的玩具,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能增加孩子的储蓄动力。
定期检查账户:可以定期带孩子去银行查看账户余额,或者通过手机银行一起查看。这不仅能增强他们的参与感,还能让他们直观地看到储蓄的增长。
结合财商教育: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些财商启蒙书籍,或者参加相关的财商教育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金钱和理财的概念。
保持耐心和持续性:培养理财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和持续关注。不要期望孩子能立即掌握复杂的理财知识,而是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逐步建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带孩子去银行存压岁钱,不仅仅是为了让这笔钱保值增值,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培养孩子财商的绝佳机会。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不仅能学会如何管理金钱,更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这个数字化时代,这样的传统教育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不妨趁着春节后的这波热潮,带着孩子一起去银行,开启他们的理财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