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海南必打卡:南海博物馆新展“深蓝宝藏”
冬游海南必打卡:南海博物馆新展“深蓝宝藏”
2024年9月,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推出重磅展览“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此次展览首次公开展示了2023年在海南三亚东南约150公里海域发现的两处明代沉船遗址的考古成果,不仅揭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更展现了我国深海考古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首次发现:揭秘500年前的海底世界
此次展览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发现的成批量珐华器。珐华器是一种以陶或瓷土为胎,施蓝、绿、白、紫等各色中温釉,采用沥粉之法勾勒纹样的器物。在一号沉船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包括梅瓶、盖罐在内的多件精美珐华器,这在我国沉船考古中尚属首次。
更令人惊喜的是,考古人员在一件红绿彩碗上发现了“丙寅年造”的纪年款,将一号沉船的年代精确锁定在1506年,即明正德元年。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此前对沉船年代的推测,更为研究明代海上贸易提供了重要参考。
深海考古:科技助力揭秘海底遗珍
此次考古调查首次应用了多种深海技术和装备。在1500米深的海底,温度常年在3℃,漆黑一片,考古人员借助“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和“狮子鱼”号无人水下遥控潜水器,成功完成了水下考古任务。
为了确保文物安全,科技人员将潜水器的金属材料机械手替换为柔性材料机械手,使其既能保护文物,又具备足够的握力。此外,还使用了侧扫声呐、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手段,将近10万张照片拼接起来,为后续工作提供了详细的“导航图”。
展览亮点:443件珍贵文物集中亮相
展览精选两处沉船遗址考古出水文物约409件(套),并从故宫博物院、湖南博物院等五家文博单位借展相关文物34件(套),共计约443件(套)。展品涵盖瓷器、陶器、原木等多种类型,其中不乏精品。
一号沉船遗址出土的青花、青釉、白釉、青白釉、红绿彩、珐华、单色釉、素三彩等瓷器,展现了明代中期中国瓷器的高超工艺。二号沉船遗址则以大量原木为主,这些原木经鉴定为柿科柿属的乌木,是我国沉船考古的首次发现。
参观攻略:如何深度体验“深蓝宝藏”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位于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放(周一闭馆)。建议提前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实名制预约参观,以节省现场排队时间。
为了更好地欣赏展览,建议按照“探渊寻珍”“水府琳琅”“巧缮焕新”三个部分依次参观。展厅采用蓝色调设计,配合灯光效果,营造出海底世界的氛围。此外,展览期间还有配套讲座、社教活动等,可以关注博物馆官方公告参与。
交通与周边游玩建议
从琼海市区可乘公交车至谭门大桥后步行到达博物馆。自驾游客可直接导航至博物馆停车场。
参观完展览后,不妨在琼海多停留几天,深入体验当地文化。琼海市推出了7条特色旅游线路,包括观展休闲之旅、文博研学之旅、赓续红色之旅等,可以结合个人兴趣选择合适的路线。
“深蓝宝藏”展览不仅是一次文物的展示,更是一次科技与考古的完美结合。通过这次展览,我们得以一窥500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感受中国古代航海贸易的辉煌。如果你对历史和海洋文化感兴趣,这个展览绝对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