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数字化保护让牛首山文化遗产“活”起来
单霁翔:数字化保护让牛首山文化遗产“活”起来
牛首山,这座被誉为“金陵四大名胜”之一的历史文化名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从东晋丞相王导的“此天阙也,岂烦改作”,到唐代与五台山、峨眉山并称三大“圣道场”,再到2015年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的供奉,牛首山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牛首山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自然风化、人为破坏等因素威胁着文物的安全;另一方面,如何让这些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其文化内涵,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曾指出,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物理性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社会,让公众能够感受到文化遗产的魅力。他建议,牛首山应该探索建设人文资源数字库,实现数字化保护。同时,推进沉浸式体验设施建设,让游客更好地感受牛首山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保护经验为牛首山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故宫博物院拥有186万余件文物,通过数字化转型,不仅实现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还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例如,故宫博物院开发了“数字故宫”小程序,让游客可以通过手机了解故宫的文物信息;推出了“故宫社区”平台,让公众可以在线上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牛首山也可以借鉴故宫的经验,建立自己的数字资源库。首先,需要对现有的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采集,包括文物的三维扫描、历史文献的数字化整理等。其次,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最后,开发面向公众的数字化服务,如虚拟导览、在线展览等,让游客即使不在现场也能感受到牛首山的文化魅力。
此外,牛首山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例如,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让游客在游览时能够看到历史场景的复原;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能够“穿越”到古代,亲身体验历史事件。
当然,数字化保护并不意味着忽视传统的保护方式。牛首山还需要加强文物的实体保护,如定期进行文物修缮、加强安保措施等。同时,还需要培养专业的文化遗产保护人才,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人才支持。
牛首山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牛首山能够成为一座“数字博物馆”,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让更多的游客能够感受到这座历史文化名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