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读《出师表》,为何会让人落泪?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读《出师表》,为何会让人落泪?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mt.sohu.com/a/845464546_122006510
2.
https://zhuanlan.zhihu.com/p/95917766
3.
https://www.sohu.com/a/576609834_121124777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7%BA%E5%B8%88%E8%A1%A8/82086
5.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8481310
6.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8bc0871fe00b.aspx
7.
https://vocus.cc/article/62b52581fd89780001fca0f7
8.
https://www.stheadline.com/learning/3314488/DSE%E4%B8%AD%E6%96%87%E7%A7%91%E7%AF%84%E6%96%87%E8%B3%9E%E6%9E%90%E8%AB%B8%E8%91%9B%E4%BA%AE%E5%87%BA%E5%B8%AB%E8%A1%A8-%E5%BF%97%E7%9B%A1%E6%96%87%E6%9A%A2-%E4%B8%8D%E5%81%87%E4%BF%AE%E9%A3%BE%E8%82%BA%E8%85%91%E8%A8%80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629/19/159348_4076447.shtml

南宋文人安子顺曾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这句评价道出了《出师表》最动人的地方——那份深沉的忠诚与责任感。

《出师表》写于公元227年,是诸葛亮在北伐曹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章开篇就点明了当时的危急形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没有选择明哲保身,而是毅然决定北伐,以完成先帝刘备的遗志。

文章中最令人感动的是诸葛亮对刘备的知遇之恩的感念。他回忆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从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到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转变源于刘备的赏识和信任。这种知遇之恩,让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依然忠心耿耿地辅佐幼主刘禅,为蜀汉的未来殚精竭虑。

诸葛亮的忠诚不仅体现在对刘备个人的感恩上,更体现在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中。他劝谏刘禅“亲贤臣,远小人”,强调“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些都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他甚至详细列举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贤臣的名字,希望刘禅能够亲近和信任他们。这种事无巨细的叮咛,让人感受到一位老臣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

在文章的最后,诸葛亮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这句话道出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北伐成功的期待,也有对后方局势的担忧;既有对刘禅能力的不放心,也有对自己可能无法完成使命的焦虑。这种复杂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诸葛亮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出师表》之所以能感动古今无数读者,是因为它展现了一种理想的人格:既有卓越的政治智慧,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既能感恩知遇之恩,又能为国家和人民担当责任。在当今社会,这种忠诚、感恩、担当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这样的精神指引。

正如诸葛亮自己所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理想和责任奉献一生的精神,正是《出师表》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