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宝华山:乾隆六次上山寻父地揭秘
探访宝华山:乾隆六次上山寻父地揭秘
乾隆皇帝曾六次登临的宝华山,位于江苏句容,主峰海拔437.2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2%,是国家AAAA级景区。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秀美,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宝华山原名花山,因春季黄花遍野而得名。后因南北朝梁代高僧宝志来此结庵讲经,遂改名为宝华山。山中隆昌寺始建于公元502年,是“律宗第一名山”,寺内戒台是国内仅有的放戒资格场所之一。
乾隆皇帝曾六次登临宝华山,留下“宝华深处秀,问路语吾曾”的诗句。据史载,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必定到宝华山朝圣,可见他对这座名山的钟爱。而康熙皇帝也曾数度来游,赐银赐物、不吝墨宝。
宝华山的自然景观十分独特,层峦叠嶂、逶迤环绕,形似莲花。山中珍稀树木繁多,其中“宝华玉兰”更是宝华山所独有。其花大如莲、白如雪,是天然氧吧。这里动物资源丰富,有豺、狼、獐、狐等20多种哺乳动物,画眉、八哥、白鹭等近百种鸟类,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隆昌寺号称有殿宇九百九十九间半,风格独特,四合方形宛如一座法坛。与众不同的是山门面北偏东,既小又僻。原来因皇上驾临寺院,故改山门面北以示接驾。至于山门较小,是因为律宗寺院戒律严格,将山门造小使僧人不能随便进出,也可避去尘俗烦扰。
寺内戒台只能是有放戒资格的寺院才能拥有。放戒是佛教仪式之一,大概相当于现代大学授予学位一般。隆昌寺戒坛为汉白玉所制,原为木结构,律宗第二代祖师见月大和尚改为石制坛。据《宝华山志》载,见月造石戒坛时,开基的夜晚,感坛殿放光五色,直冲云霄,众山群楼,亮如白昼。隆昌寺律院先后放戒七十余期,戒僧遍及天下,东南亚、日本等地许多信徒也慕名前来受戒。
宝华山不仅因寺出名,而且景色奇特秀丽,寺藏于山中,如花之含萼,莲之有房,寺周苍松翠柏,山中还有九洞四池,深邃神奇。古人称之有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号称四十奇秀。据史志记载:“其形安而逸,其势荣而严”,山势崛起,群峰环绕,古树蔽日参天,溪流纵横,绿柳成荫,常年云雾缥缈,盛夏季节,气候凉爽,乃避暑胜境。
站在宝华山顶峰的拜经台极目北眺,但见长江如带,苏北平原烟树苍茫;西望栖霞山、汤山,山青如洗,枫叶如画;东顾镇江,金、焦二山如浮现在扬子江中的两块碧玉,山光水色美不胜收。“万山堆里看云松,曲庵幽溪复几重;为爱泉声过林去,不知烟寺耳闻钟。”这是对宝华山的真实写照。宝华山,真乃江苏镇江的灵秀神奇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