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郡的文化传承:桂阳县获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郡的文化传承:桂阳县获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202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桂阳县列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消息,让这座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古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郴州市下辖的一个县,桂阳县不仅见证了湖湘文化的兴衰,更以其独特的文化传承,为这座千年古郡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千年古郡的文化瑰宝
漫步在桂阳县的街头巷陌,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这里,每一座古建筑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每一件文物都在展现着文化的魅力。
始建于宋代的振南书院,是桂阳县最负盛名的古书院之一。这座占地1300余平方米的书院,历经近百年沧桑,依然保持着浓浓的民国时期建筑特色。主体建筑呈长方形,正南面墙体呈“山”字形,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分为上厅、中厅、下厅三部分。中厅为四柱顶梁采光挡雨凉亭结构,上厅中空,有八卦穹顶造型,上厅两边底层为教室。共有8间教室,设学前班和小学一、二年级,可容纳学生300余人。修复后的振南书院,修旧如旧,青砖黛瓦,曲径通幽,门窗拱圆。从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中,可见振南书院的兼容并蓄。
位于县城西刘家岭北面山坡的刘家岭壁画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位于我国最南端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壁画墓。这座宋代土坑竖穴券顶砖室墓,坐南朝北,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前室后室四周绘有大量精致的壁画,内容极为丰富。刘家岭壁画墓陈列馆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于2015年启动施工,2018年12月竣工后对外免费开放。陈列馆以“生命的彼岸”为主题布展,分古墓遗址展示厅,多媒体展示厅,文物展示厅三个部分。该墓共发掘文物5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6件。
作为郴州市首部入选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的方志类书籍,《阳山村志》的编纂历时7年,涵盖阳山村的自然地理、姓氏源流、民俗文化、农业生产、乡村建设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呈现阳山村的独特风貌与发展历程。
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
在桂阳县,文化传承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创新。近年来,桂阳县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让千年古郡焕发出新的生机。
桂阳昆曲,这一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艺术瑰宝,正在以新的方式传承发展。在桂阳昆曲研习社内,社长朱卫东向调研组一行详细介绍了“桂阳昆曲”的历史沿革、艺术特色、传承人物、发展现状、面临的困难等情况。调研组及游园群众还共同观赏了部分桂阳昆曲节目演出,湘昆大师文菊林老师领衔主唱了桂阳昆曲《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县苦志育才学校昆曲班的小朋友们倾力演出《小荷才露尖尖角》。《玉簪记·琴挑》【朝元歌】、《牡丹亭·寻梦》【懒画眉】、《牡丹亭·游园》【皂罗袍】、《九儿》等曲目精彩纷呈,赢得阵阵掌声。
2025年1月3日,由桂阳县地方志编纂室、县文旅广体局、正和镇人民政府主办,阳山村委会承办的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阳山村志》首发式活动,在桂阳县阳山古村太极广场举行。《阳山村志》是第六批中国名村志丛书之一,也是郴州市首部入选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的方志类书籍。《阳山村志》编纂历时7年,涵盖阳山村的自然地理、姓氏源流、民俗文化、农业生产、乡村建设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呈现阳山村的独特风貌与发展历程。
千年古郡的文化魅力
桂阳县的文化传承,不仅体现在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上,更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上。通过这些努力,桂阳县正在让千年古郡的文化魅力得以延续和发扬。
2024年,桂阳县获批成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这不仅是对桂阳县历史文化的认可,更是对其文化传承工作的肯定。桂阳县委书记巫初华表示,桂阳县将以此次获批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千年古郡的文化魅力得以延续和发扬。
千年古郡,文化传承。桂阳县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古书院到壁画墓,从昆曲到村志,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桂阳县的历史变迁,更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文化传承工作的不断推进,桂阳县必将成为展示中华郡县文化的窗口,让世界看到这座千年古郡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