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一味神奇的中药
白花蛇:一味神奇的中药
白花蛇,又名蕲蛇,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从古代本草文献到现代医学研究,白花蛇在治疗风湿、中风、面瘫等多种疾病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效果。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白花蛇的药用价值及其临床应用。
白花蛇的药用历史
白花蛇最早载于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其中有“蕲州乌蛇”的记载,不过对于功效只说了“治风”二字。但作为本草专著,却是最早载于隋唐时期的《药性论》,其中对于白花蛇的功效,是这样说的,白花蛇“主治肺风鼻塞,身生白癜风,疬疡斑点,及浮风隐疹”。
到了宋代,《开宝本草》记载,白花蛇主要用于治疗“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歪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弱不能久立,暴风暴痒,大风疥癣”,也就是说,白花蛇在宋代,就已经有了十分广泛的临床运用了。而且苏颂还指出,“花蛇治风,速于诸蛇”,也就是说,治疗一切风证,白花蛇的功效在所有蛇类中药里,速度是最快的。
白花蛇的药用价值
传统功效
白花蛇具有“祛风湿,利筋骨,扫疮疥,活血脉”和“止痛、止痒、解痉、解毒”等临床功效。对于白花蛇的功效主治,药圣李时珍也有独到见解,他认为白花蛇可以“通治诸风,破伤风,小儿风热,急慢惊风搐搦,瘰疬漏疾,杨梅疮,痘疮倒陷”,为了让世人更加精准的使用白花蛇,李时珍还强调,白花蛇“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白花蛇及其提取物在止痛、抗炎、抗癌、扶正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效验,其止痛效果比吗啡更强、更持久。一般来说,白花蛇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的基本药理活性。有研究发现,白花蛇提取物还具有免疫调节,降压、镇静,抗溃疡等药理作用;白花蛇蛇毒具有溶栓、抗血栓,改善微循环、改善心脑血管缺氧,抗肿瘤等药理活性。
白花蛇的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白花蛇不仅一味中药可以单用,配伍起来,也是大显身手。白花蛇与防风、羌活、当归等中药配伍,可用于治疗风湿顽痹,经络不利,麻木拘挛;白花蛇与全蝎、蜈蚣、天南星等中药配伍,可用于治疗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花蛇与乌梢蛇、蜈蚣等中药配伍,可用于治疗小儿惊风、破伤风、抽搐痉挛;白花蛇与大黄、蝉蜕、皂角刺等中药配伍,可用于治疗麻风;白花蛇与荆芥、薄荷、天麻等中药配伍,可用于治疗疥疮、癣疮;白花蛇与豨莶草、独活、威灵仙等中药配伍,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急;白花蛇与地骨皮、天南星、荆芥穗、石膏配伍,可用于治疗脑风头痛、偏头痛;白花蛇与黄芪、刺猬皮、槐角等中药配伍,可用于治疗痔疮出血、疼痛;白花蛇与苦参、丹参、玄参配伍,可用于治疗皮肤瘙痒。
注意事项
白花蛇虽然是一味良药,但是也不能随意使用。清代名医陈士铎、清代黄元御联合声明,白花蛇不可滥用。陈士铎强调,“风症尽有祛风之药,何必食蛇以去风”?对此,还不无感叹的说,“不论是否癞麻风,俱觅蛇食之,信邪不信正,人情大都如斯,可叹也”。黄元御对此也表示,“庸工习用诸方,标本皆背,无益于病,而徒杀生灵,甚无益也”。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上品中药,还是下品中药,重在对证用药、合理用药,不对证、不合理,一切都是白搭。
总结
白花蛇是一味不可多得的经典良药,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的特性,使其在治疗风湿、中风、面瘫等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由于其毒性较大,使用时需谨慎,并遵循用药禁忌。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白花蛇仍是一味值得信赖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