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烧麦:从“茶捎卖”到网红打卡地
呼市烧麦:从“茶捎卖”到网红打卡地
2024年12月21日,一场盛大的美食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拉开帷幕。活动现场,直径10米的巨型“蒸笼”内,20位烧麦师傅同步展示烧麦制作传统技艺,10000只颜色各异的烧麦一次性出笼,引得数万游客驻足品尝。这场2024年呼和浩特市烧麦美食大会,不仅是一场味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盛典,让“呼市烧麦”这个美食IP再次火遍全网。
从“茶捎卖”到非遗美食
呼市烧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初期。最初,它只是呼和浩特一带商途茶馆中的一种“茶捎卖”——茶客自带小菜,店家只负责把肉和菜卷在面饼中加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简单的面食逐渐演变为今天的烧麦,并在2011年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精湛工艺,匠心独运
呼市烧麦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选用内蒙古河套地区的优质面粉,搭配锡林郭勒盟的草原羊肉,再加上毕克齐的大葱,这些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烧麦制作师用传统的橄榄形烧麦槌“捣”皮子,一张面皮可以同时展开40张烧麦皮。每斤面粉和出的面可以捣80张烧麦皮,一笼8个烧麦的皮重恰好是一两。
从街头小吃到网红打卡
近年来,呼市烧麦从街头小吃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这背后,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商家的不断创新。呼和浩特专门打造了“中国烧麦美食街”,全长1100米,聚集41家烧麦馆,被中国饭店协会命名为“中国烧卖美食街”。此外,每年举办的烧麦文化节更是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品尝。
名店荟萃,各具特色
在呼和浩特,提到烧麦不得不提几家老字号店铺。老绥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翠萍介绍,目前呼和浩特约有3000家烧麦馆,年营业额近50亿元。德顺源、沁园、君品昌等老字号店铺客流不断。这些店铺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羊肉大葱馅,还推出了素馅、虾仁馅、鲅鱼馅等多种创新口味,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
文化创新,走向全国
为了推广烧麦文化,呼和浩特还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比如以烧麦为原型的毛绒玩具“nia麦麦”,这个带着呼和浩特方言特色(“nia”意为“人家”)的文创产品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此外,各种速冻烧麦、皮馅分离的半成品烧麦、烧麦礼盒等产品每天通过生鲜冷链发往全国各地,让全国各地的食客都能品尝到这道美食。
结语
呼市烧麦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张展现呼和浩特城市魅力的名片。它融合了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精华,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如今,这朵“面皮如蝉翼,馅料似珍珠”的“梨花”正以更加年轻化、创意化的方式走向全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食客慕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