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农村彩礼问题再引热议:高额彩礼何时休?
春节前夕,农村彩礼问题再引热议:高额彩礼何时休?
春节前夕,农村彩礼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最新调查显示,近半数受访青年希望农村彩礼金额在10万元以内,而实际上,不少地方的彩礼已经高达10-20万元,甚至更高。这种现象不仅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高额彩礼之痛: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
“一个家庭一年收入两三万元,现在的彩礼基本是一个人5年甚至10年的收入。”这是来自江苏宿迁农村青年严若寒的感叹。在一些地方,彩礼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除了现金彩礼,还有“一动不动”(汽车加房产)、“万紫千红”(万张5元加千张100元)等特别组合,让许多农村家庭望而却步。
高额彩礼不仅让男方家庭陷入经济困境,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因彩礼引发的离婚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增多,一些家庭甚至因此负债累累,陷入贫困。同时,这种现象也加剧了农村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导致一些农村适龄青年“结婚难”。
政策发力:多方联动推进移风易俗
面对高额彩礼这一顽疾,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连续多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点名治理。最高人民法院也于今年2月1日起施行《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彩礼纠纷的处理原则。
各地积极探索婚俗改革新路径。比如,安徽省阜阳市兴起“10001元彩礼”(寓意万里挑一)的新风俗;河北省河间市提倡“不比彩礼比幸福”,去年1000对登记新人中“零彩礼”“低彩礼”占比达88%;贵州省岑巩县则通过女方返还“压箱钱”的方式,化解高额彩礼难题。
同时,各地还通过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方式,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一些地方还建立了相亲平台,创新说媒方式,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多交往机会。
争议与反思:彩礼该何去何从?
对于彩礼问题,社会各界看法不一。支持者认为,彩礼体现了男方对女方的尊重和承诺,是对女方家庭培养女儿的补偿。同时,彩礼也可以作为新家庭的启动资金。但反对者则认为,彩礼是封建残余,应该取消。高额彩礼不仅加重了家庭负担,还可能影响夫妻感情,甚至导致婚姻破裂。
全国人大代表陈旺弟建议,治理高价彩礼要因地制宜,既要出台制度,更要推进落实执行。她还建议通过宣传栏、乡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多作正反两方面宣传,给群众算经济账、讲明白理。
全国人大代表李保平则认为,要深挖高价彩礼的根源,优化基层治理措施。他建议政府部门搭建公益数字化平台,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多交往机会,同时进一步夯实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让更多青年愿意返回农村工作。
法律保障:规范彩礼纠纷处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以下三种情形下,彩礼应当返还:
-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 虽已登记但未共同生活;
- 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这些规定为解决彩礼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理性对待,推动移风易俗
彩礼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通过制度建设、宣传教育、产业发展等多方面措施,逐步改变传统观念,推动婚俗改革。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李保平所说:“遏制高额彩礼歪风,要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实施乡村振兴,不仅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也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只有这样,彩礼才能真正回归其本质,成为美好婚姻的见证,而不是幸福生活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