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沈腾马丽《提灯定损》:高开低走背后的创作困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沈腾马丽《提灯定损》:高开低走背后的创作困境

2025年央视春晚,沈腾、马丽这对黄金搭档再次登上舞台,带来了小品《提灯定损》。然而,这个被寄予厚望的作品却出现了“高开低走”的情况,引发了广泛讨论。

01

作品回顾:《提灯定损》的剧情与亮点

《提灯定损》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保险公司的故事。马丽饰演的查勘员“马大胆”在处理一起离奇的保险案件时,遇到了沈腾饰演的“神秘客户”。随着调查的深入,一连串令人捧腹的误会和巧合接连上演,让整个故事既荒诞又贴近生活。

这个小品的亮点在于:

  1. 创新的题材选择:以保险行业为背景,这是一个以往春晚小品中较少触及的领域
  2. 精妙的包袱设计:通过误会、巧合等经典喜剧手法制造笑料,展现了编剧的功力
  3. 演员的出色表演:沈腾和马丽的默契配合,以及对角色的精准把握,让整个作品生动鲜活

02

高开低走:结尾仓促引发的遗憾

然而,这个小品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正如许多观众所指出的,作品在结尾部分显得仓促,没有给故事一个完整的收场。具体表现在:

  1. 剧情戛然而止:原本层层递进的剧情在最后阶段突然中断,给人一种“还没说完就结束了”的感觉
  2. 主题未能升华:相比往年作品中常常蕴含的社会寓意,今年的小品在结尾处未能给出有力的点睛之笔
  3. 演员表演受限:由于时间限制,一些精彩的表演细节未能充分展现
03

历年对比:从《扶不扶》到《提灯定损》

回顾沈腾、马丽历年春晚作品,不难发现他们的创作轨迹:

  • 2014年《扶不扶》: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通过幽默的方式探讨道德困境
  • 2015年《投其所好》:讽刺官僚主义,直击社会痛点
  • 2016年《放心吧》:聚焦电信诈骗,贴近民生
  • 2017年《一个女婿半个儿》:探讨家庭关系,温暖人心
  • 2021年《走过场》:再次剑指形式主义,引发共鸣

与这些作品相比,《提灯定损》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距:

  1. 社会寓意的深度:往年作品往往能通过喜剧形式传递深刻的社会观察,而今年的作品在这方面略显不足
  2. 剧情的完整性:以往作品都能做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今年的结尾处理显得不够成熟
  3. 表演的发挥空间:受限于节目时长,演员们未能充分展现自己的表演才华
04

原因分析:高开低走背后的思考

造成《提灯定损》高开低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节目时长限制:春晚的节目安排非常紧凑,每个节目的时长都受到严格控制。这可能导致编剧在创作时不得不压缩剧情,牺牲了故事的完整性
  2. 创作压力:作为春晚的“常胜将军”,沈腾、马丽团队面临着巨大的创新压力。如何在保持喜剧效果的同时避免重复自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 审查机制:春晚的审查制度严格,一些可能触及敏感话题的内容需要被删减或修改,这也可能影响到作品的连贯性和深度
05

未来展望:期待更精彩的作品

尽管《提灯定损》存在不足,但沈腾、马丽组合的艺术价值不容忽视。他们对喜剧的驾驭能力、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以及对观众喜好的准确把握,都是春晚舞台上不可或缺的。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反思和调整,他们会在未来的舞台上带来更加精彩的作品。

对于春晚小品创作,或许可以考虑以下建议:

  1. 给予创作者更多自由度:在保证政治正确的前提下,放宽内容限制,让艺术家有更大的创作空间
  2. 优化节目时长安排:适当延长语言类节目的时长,让好作品有足够的时间展现其魅力
  3. 鼓励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在传统喜剧之外,尝试更多创新的艺术形式,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

沈腾、马丽的春晚小品之路,是一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旅程。虽然今年的作品留下了遗憾,但正是这些遗憾,让我们更加期待他们未来的精彩表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