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疖”:症状、病因、治疗与预防
全面解析“疖”:症状、病因、治疗与预防
疖,又称“火疖子”,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疾病。它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小结节,最终会形成脓栓并破溃。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疖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种常见皮肤病。
疖的定义与就诊科室
疖(jié),又称火疖、火疖子、疖肿、疖子,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疾病。主要就诊科室为皮肤性病科。
疖的症状与表现
疖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相邻近的多个毛囊感染、炎症融合形成的叫痈。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最初,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结节,以后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白色小脓栓;红、肿、痛范围扩大。再数日后,脓栓脱落,排出脓液,炎症便逐渐消失而愈。
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若发生在血液丰富的部位,全身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和厌食等毒血症状。面部,特别是所谓“危险三角区”的上唇周围和鼻部疖,如被挤压或挑破,感染容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疼痛和压痛,并有头痛、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
疖的病因
疖的发生与皮肤不洁、擦伤、环境温度较高或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有关。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素含凝固酶,脓栓形成是其感染的一个特征。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导致疖肿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最直接的病因。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很多化脓性毛囊炎或者是毛囊深处组织的感染就会导致疖的形成。人体长期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就很容易长疖。疖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者是体型肥胖的人群,还有不注意卫生以及免疫力低的人群,因为这些人低抵抗力普遍比较差,很容易感染细菌。
皮肤损伤:很多因素都会导致人的皮肤受到损伤。如外伤划破皮肤、蚊虫叮咬等,都会导致皮肤表面出现创口,这时候就给外界细菌以及病毒提供了侵入人体皮肤的通道,因为人体一旦出现皮肤损伤,会导致皮肤的防御能力下降,很容易感染细菌以及病毒。这时候如果再用手去抓挠皮肤表面,会加重皮肤损害程度,提高了患有疖的风险。
皮肤清洁不到位:现在很多人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日常不注重对皮肤的清洁,而疖的发生与皮肤的清洁度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皮肤清洁不到位,那就很容易滋生细菌,也会导致皮肤分泌的油脂增多,很多细菌就会附着在皮肤表面,并且滞留在毛囊内,促进细菌的繁殖,从而导致疖的产生。
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会诱发很多疾病的出现。大多数情况下疖的发生也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关系,当人体免疫力降低的时候,皮肤抵抗细菌的能力也会下降,这时候很容易出现皮肤感染性疾病,疖就是其中一种。尤其是对于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情绪不稳定的人群,很容易出现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因此也更容易导致疖的产生。
疖的治疗
治疗主要就是口服抗生素,外用百多邦、夫西地酸或鱼石脂软膏等,配合热敷、微波理疗等。
疖的预防
保持皮肤清洁,增强机体抵抗力。积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及全身慢性疾病。暑天或在炎热环境中生活工作,应避免汗渍过多,勤洗澡和及时更换内衣,婴儿更应注意保护皮肤避免表皮受伤。
切忌乱挤压:由于疖子有的生长在面部,不但不好看,而且时间长了容易化脓,很疼,于是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疖子成熟后,只要用手把脓挤出来就好了,专家提醒说,其实长疖子尤其头面部疖子挤脓是十分危险的动作,万万使不得。因为头面部血管直接与颅脑相通,且血管本身无静脉瓣。当外力压迫时,血液可逆流入脑,挤疖子时,细菌可随血液进入颅内,引起危及生命的颅内感染和海绵窦栓塞。尤其是鼻根至双侧口角的“危险三角区”的疖子,必须严禁挤压,正确的做法是请医生及时排脓,然后经过几次引流、换药,便可好转痊愈。
切忌自行涂药:皮肤任何部位出现红肿热痛,都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正规处理,切忌自行涂药,尤其是红汞、龙胆紫,对伤口有毒性,易引起痂下积脓。今年以来,伤口护理中心已处理了几十例此类痂下积脓患者。有的是用中草药处理了1多月,结果从1个疖变成了多个毛囊和皮脂腺感染,处理极为棘手。另外,如果反复出现疖肿,要检查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发现异常要及时去内分泌科诊治,看看是不是跟糖尿病有关。
总之;疖为毛囊深部炎周围组织化脓染局部结节红肿痛逐渐增大锥形变结节中央坏死软出现黄白小脓栓红肿范围也扩大栓落脓出而愈痊全身症状多不显毒血症状抗力减。
相关推荐
陈善闻医生: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泌尿外科,3.7万粉丝,1181.8万阅读。
李振兴医生:副主任医师,长垣市人民医院皮肤科,61粉丝,16.3万阅读。
高全伟医生:医师,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5粉丝,7.8万阅读。
推荐医院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河南省人民医院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 西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