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新建高铁站:创新设计打造粤东交通新枢纽
汕头新建高铁站:创新设计打造粤东交通新枢纽
2024年9月20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首趟高铁缓缓驶入崭新的汕头站,标志着这座历时数年建设的现代化高铁枢纽正式投入使用。作为粤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新建汕头站不仅大大提升了区域交通能力,更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智能化设施,为旅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出行体验。
创新设计:腰部进站提升效率
新建汕头站最引人注目的设计亮点,莫过于其首创的“腰部进站”模式。与传统高铁站通常采用的地面层或高架层进站不同,汕头站将进站口设置在建筑中部,南北两侧分别设有独立的高架落客平台。这种设计不仅优化了旅客进站流线,更有效提升了车站运转效率。
旅客可以选择从长江路或金砂东路进入车站。从泰山路和长江路方向来的旅客,可通过长江路进站专用匝道到达北落客平台;从金砂东路方向来的旅客,则可经由专用隧道抵达南落客平台。自驾旅客还可直接将车辆停放在地下停车场,通过扶梯快速到达进站口。
绿色智能:打造未来车站新标杆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汕头站充分融入了绿色建筑理念。车站采用全国首例异形多曲连续拱形全现浇清水混凝土雨棚,不仅造型美观,更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抗台风性能。候车大厅的菱形网格天窗则巧妙引入自然光,降低照明能耗。
智能化设施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车站的运营效率和旅客体验。智慧车站节能管控系统能够根据车站运行状态和环境参数,自动调节机电设备至最佳能耗状态,综合降低能耗达20%。站台雨棚柱上的智能灯光系统则与列车到发信号联动,实现节能环保与安全运营的完美结合。
零换乘:无缝衔接多种交通
为实现旅客的快速集散,汕头站创新性地采用了“北进北出、南进南出、上进下出”的分层流线设计。车站以泰山快速路、金砂路和长江路为主干线,构建南北高架集散系统,确保送客和接客的高效顺畅。
车站东广场地下枢纽整合了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网约车、社会车辆、旅游大巴、机场快线等多种交通方式。旅客出站后,只需步行90米、花费2分钟,即可在室内完成各种交通工具的换乘。公交枢纽站设有5个站台,可通往汕头市各个主要区域。
人性化服务:细节之处见真章
车站候车大厅配备了2900多张座椅,其中248张带有充电功能,确保旅客在候车过程中能够随时为设备充电。初期开放的6个检票口,每个都设有7条检票通道,有效减少了旅客排队时间。车站还特别设置了重点旅客候车区、哺乳室和商务座旅客候车区,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
春运期间,汕头站日均到发旅客达3.1万人次。为应对客流高峰,车站加开了159列始发终到旅客列车,其中夜间“红眼”高铁达72列。车站通过动态调整进出站通道数量、增加志愿服务等方式,确保旅客出行顺畅。
作为粤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新建汕头站不仅大大提升了区域交通能力,更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智能化设施,为旅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出行体验。随着未来更多线路的引入,汕头站必将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闽粤赣地区的重要门户,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