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羲之的“五遍临帖法”与米芾《蜀素帖》临摹指导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羲之的“五遍临帖法”与米芾《蜀素帖》临摹指导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08/14/58395974_1125660066.shtml


学习书法,怎么临帖才有效?这是很多书法爱好者都在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王羲之在《笔势论十二章并序》中,开篇就介绍了临帖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如果您在书法临帖时还是没头绪的话,不妨看看王羲之自己总结的"五遍临帖法"。

五遍临帖法详解

第一遍:正脚手

"正脚手"是什么意思?是让我们端正书写姿势吗?应该不是。王羲之所说的"正脚手",是要我们把具体的点画给写准了,这是基础,也是关键。初学书法的朋友,先不要忙着去整体把握,第一步需要关注的就是点画的具体写法。"永字八法"中的单一笔画,只有八个,没事的时候,就练呗。

第二遍:少得形势

第一遍注意点画,第二遍就要考虑结体了。点画写准了,再把它们摆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整个字的结体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第三遍:微微似本

经过前面这两遍的熟悉,这第三遍就应该从整体上把握了。就像王羲之说的那样,这个时候,写出来的字应该和字帖有个几分相像了。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的相像,只是形态上的大体相似,神韵上可能还差那么点意思。要想写得更好,应该怎么办呢?别着急,还有第四遍。

第四遍:加其遒润

经过前三遍的熟悉,我们已经写起这个字的时候,已经有一定的熟练度了。如果还想更上一层楼的话,就要从点画质量上下功夫。写出力道,写出质感。就像盖房子一样,你的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了,门窗也都安置妥当了,要想更好看,就需要装修一下了。

第五遍:兼加抽拔

王羲之的这个"兼加抽拔"应该怎么理解呢?个人认为,这有点意在笔先,活学活用的意思。如果每次下笔之前,还会在心里琢磨怎么去写的话,你写出来的笔画自然会少一些灵动。如果你还按着字帖上的笔画形态去描摹的话,你写出来的笔画自然会少一些自己的风采。怎么才能写得更好?王羲之的这四个字,您好好揣摩去吧。

按照上面这五遍写下来,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吗?没那么简单。王羲之在说完这"五遍临帖法"之后,还加了一句话:"创临惟需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王羲之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感觉自己还没写好,那就不要去考虑临写的遍数了。哪里不会补哪里,直到写好为止。没有这点死磕的犟劲,你怎么能学好书法?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死磕,不是一天完成的。如果一整天逮着一个字不放,即使临写上千遍,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什么大的提升。回归到现实临帖,初学的话,照着王羲之说的,一个字写五遍,每遍都有一个关注重点,这应该是一个好方法。

米芾《蜀素帖》临摹指导

《蜀素帖》是米芾成熟时期的作品,计71行658字,书于乌丝栏内,左右开张的幅度较小。在写《蜀素帖》的时候,握笔可以适当的进行松紧调整,握笔太紧的话,会导致笔画僵硬。同时临帖时我们还需注意笔锋入纸的角度,《蜀素帖》的字形变化多,需要我们注意对中锋和侧锋之间进行转化。用墨亦宜干不宜湿,行笔宜快中见涩,凡出锋处应具回锋的意味,做到笔短意长。

北宋时,蜀地(四川)生产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称为蜀素。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裱成一个长卷,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只在卷尾写了几句话,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诗,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米芾应林希(宋代湖州郡守)邀请,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请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题写了自作的八首诗,收放自如,清劲飞动,是为《蜀素帖》。《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人称"天下第八行书"。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全卷依序为五言古诗《拟古》二首、七言绝名《吴江垂虹亭作》一首、七言律诗《入境寄集贤舍人》与《重九会郡楼》各一首、五言古诗《和林公岘山之作》二首与七言古诗《送王涣之彦舟》一首。

《拟古》
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时为湖州之行。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
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

《重九会郡楼》
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岘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幽操久独处,迢迢愿招类。金飔带秋威,欻逐云樯至。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云盲有风驱,蟾餮有刀利。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送王涣之彦舟》
集英春殿鸣捎歇,神武天临光下澈。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玉郎年十八。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使敲枰使传道。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淫朋嬖党初相慕,濯发洒心求易虑。翩翩辽鹤云中侣,土苴尫鸱那一顾。迩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沚。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鸱夷漫存口。一官聊具三径资,取舍殊途莫回首。

元佑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黻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