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揭秘成都熊猫基地的生态保护秘籍
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揭秘成都熊猫基地的生态保护秘籍
2024年11月26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全球熊猫伙伴大会在四川成都盛大开幕。这场国际性会议不仅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更展示了中国在大熊猫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标志,大熊猫的生存状况一直备受关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成都熊猫基地”)作为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在生态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科学管理:打造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为确保大熊猫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成都熊猫基地实施了严格的科学管理措施。基地采取全线上实名预约制度,每日限量6万张门票,分时段入园,有效控制了游客流量,避免了对大熊猫生活的干扰。同时,基地内瞬时承载量达到3万人时,将暂停检票入园,确保动物福利和游客体验。
在栖息地保护方面,中国已建立67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2021年正式设立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达258万公顷,覆盖了85%的大熊猫野外种群,实现了栖息地的连通和种群间的遗传交流。
科研创新:为保护工作插上科技翅膀
成都熊猫基地在大熊猫科研领域持续发力,攻克了繁育、疾病防治等系列技术难题。目前,全球大熊猫圈养种群数量已达757只,种群结构持续向好。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新生大熊猫幼崽达25只,其中成都熊猫基地贡献了12只,展现了强大的科研实力。
国际合作:共筑全球生态保护屏障
成都熊猫基地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目前已与20个国家的26个机构建立了大熊猫保护合作关系,成功繁育幼仔43胎71仔。通过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对话与合作,成都熊猫基地不仅推动了大熊猫保护事业的发展,更为全球生态保护树立了典范。
展望未来:持续推动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
国家林草局局长关志鸥表示,未来将继续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有效连通扩大生态廊道,构建覆盖园区全境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同时,将高水平建设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打造世界一流的大熊猫科研合作平台,广泛开展大熊猫合作交流,推动大熊猫保护合作走深走实。
成都熊猫基地的生态保护实践,不仅为大熊猫种群的恢复和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持续的科研创新和国际合作,中国正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贡献着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