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蛇年春晚:非遗文化的高光时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蛇年春晚:非遗文化的高光时刻

引用
求是理论网
9
来源
1.
http://www.qstheory.cn/20250130/54ef68fa35cf43c2aa560e52eea85979/c.html
2.
https://www.gamersky.com/news/202501/1878517.shtml
3.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5/0130/c448675-40411042.html
4.
http://cpc.people.com.cn/n1/2025/0130/c64387-40410863.html
5.
https://theory.gmw.cn/2025-01/30/content_37827253.htm
6.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31/doc-inehwrnu1321024.shtml
7.
http://4g.66wz.com/xw/system/2025/01/29/105670849.shtml
8.
https://news.sina.cn/2025-01-28/detail-inehptzw6665383.d.html?vt=4&pos=108&wm=&his=0
9.
https://toutiao.xzdw.gov.cn/pl/202501/t20250131_546841.html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在2025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化身“蝴蝶仙子”,身着融合13项非遗技艺的华服惊艳亮相,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这不仅是李子柒个人的高光时刻,更是中国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的生动写照。

01

百花齐放:非遗元素的集中展现

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蛇年春晚将非遗元素融入服装、舞美、节目创作等各个环节,让非遗在春晚舞台上“火起来”,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在开场视觉秀《迎福》中,李子柒的服饰融合了植物染、青神竹编、螺钿、成都漆艺、羌绣、英山缠花等十三项非遗技艺。这套服饰由非遗传承人黄荣华与李子柒共同打造,仅染色就耗时两天,使用了六块布料。服饰颜色源自中国传统“五方正色”,黄色象征大地,青色寓意春天万物生生不息。黄染料取自黄栌,青色则源于马兰草,渐变染色采用“吊染”技法,需将罗布一点点浸入染料,李子柒在上方拉绳,每隔30秒上移一公分,历时6小时,确保色彩自然过渡。

除了李子柒的惊艳亮相,春晚还通过多个节目展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小品《借伞》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白蛇传传说”为线索,将京剧、粤剧、川剧、越剧等戏曲元素融入剧情,同时运用西湖绸伞这一非遗道具,展现了丝绸与竹骨的婉约之美。歌舞《潮起舞英歌》则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潮阳英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通过充满力量的舞蹈和欢快的旋律,展现了中华民族自信昂扬的生命力。

此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隆尧招子鼓”在《过年好》节目中亮相,表演者每一次有律动地击打鼓面,都让人感受到非遗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声声鼓点振奋观众的情感、提振民族的精神。网络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建军等登上舞台,展现非遗的传承与当代生命力,鼓舞人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等融入视觉系统,让屏幕前的观众一同感受中式色彩和传统美学的雅致韵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四川皮影戏”“潍坊风筝”等融入表演,将民众的日常休闲生活进行提炼展示,不仅丰富了节目的历史底蕴,更让观众在轻松喜庆的氛围下获得传统文化的浸润。重庆的铜梁龙舞、梁平木版年画,武汉的汉绣、楚剧,西藏的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香制作技艺以及无锡的泥塑、苏绣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令人目不暇接,心向往之。

02

创新融合:非遗文化的当代演绎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其保持生命力的关键。蛇年春晚通过科技手段与艺术创新,让非遗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

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利用扩展现实(XR)、裸眼3D等视觉技术,突破空间限制,创新性展示出天坛祈年殿、北京中轴线以及榫卯、斗拱等中国建筑的结构之美。这种科技与传统的结合,让观众不仅看到了古建筑的外在之美,更从深层次理解了这些建筑背后承载的哲学思想与历史积淀。

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英歌舞,也在今年春晚亮相。鼓槌翻飞,气势如虹,舞蹈演员们跳起“中华战舞”,被网友称为“最强过年氛围组”。与以往的表演形式不同,这次英歌舞创新融合了歌曲演唱,为了更好地呈现英歌舞,团队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训练。也正因如此,《潮起舞英歌》尽显中华民族自信昂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03

文化认同:非遗传承的时代意义

非遗文化的展现,不仅是为了展示其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激发大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据统计,本届春晚共涉及百余项非遗,这种“双向奔赴”激发了亿万国人的文化自信。

在无锡分会场,央视主持人手持以锡绣精湛技艺打造的团扇亮相,扇面图案取自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作品,细腻的针脚勾勒出浓厚的乡愁。惠山泥人、宜兴紫砂陶工艺以及璀璨的锦鲤鱼灯,共同构建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非遗文化之所以能够引发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是因为它体现了中国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独特的思维方式。蛇年春晚开场视觉秀《迎福》中,金如意、民俗剪纸等五项非遗分别对应古代哲学体系五行,深刻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理解与追求和谐的哲学思想。

04

传承创新:非遗文化的未来之路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据统计,我国普查到的非遗资源总量约有87万项,国家、省、市、县4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557项(包含3610个子项目)。实现非遗传承不能缺少创新,推出非遗表演同样离不了创新。

蛇年春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它不仅展示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方式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正如李子柒所说:“能在春晚这个万众瞩目的舞台上展示这件由全国各地非遗传承人共同创作的作品,并将他们的创作过程记录下来,我深感荣幸。”

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年轻人的参与,更需要全新的传播方式与叙事表达。蛇年春晚通过创新性的艺术实践,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创新与传承的双重驱动下,非遗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