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都”来宾: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糖都”来宾: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糖都”广西来宾市,凭借180余万亩糖料蔗种植面积和年产近千万吨的原料蔗产量,不仅稳居广西第二,更在全国糖业版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来宾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糖业转型升级,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其他重点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糖业: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
2023/2024榨季,来宾市进厂糖料蔗达902.3万吨,同比增长66.3%,食糖产量110.1万吨,同比增长54%,制糖及综合利用产值突破140亿元。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来宾市在糖业全产业链上的精耕细作。
在种植环节,来宾市积极推进“双高”(高产高糖)基地建设,目前“双高”基地内糖料蔗50亩以上规模化经营面积超过48万亩,万亩连片“双高”基地达22个。同时,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建成一、二、三级糖料蔗良繁基地共2.2万亩,糖料蔗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加工环节,来宾市积极推动糖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广西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等8家核心糖厂已率先应用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和控制系统,实现了可视化、精细化、标准化生产流程控制。产品种类也日益丰富,除了传统的白砂糖外,还延伸出了冰糖、红糖、低聚糖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来宾市在糖业循环经济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已形成蔗糖深加工、蔗渣、糖蜜、滤泥、蔗叶综合利用5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例如,蔗渣被加工成环保餐具、纸张、板材等;糖蜜成为生产酒精、酵母、有机酸等产品的优质原料;滤泥经过堆肥还田,为土壤增添肥力;蔗叶则通过青贮、氨化等处理方式变成牲畜喜爱的饲料。
科技创新:驱动糖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来宾市糖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在育种方面,来宾市农科院果蔬所、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来宾综合试验站等科研机构,正在培育多个甘蔗新品种。目前试验基地里已有80多种材料,一些优良品种有望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为来宾市的甘蔗产业作出重要贡献。
在生产环节,智能化设备广泛应用。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农具在甘蔗种植中大显身手。在制糖车间,先进的压榨设备配合自动化的澄清、蒸发、结晶等工序,在精密仪器和智能控制系统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广西湘桂糖业集团就是来宾市糖业科技创新的典型代表。该集团日榨蔗能力达8万吨,拥有酵母生产能力3万吨、酵母抽提物生产能力1万吨。集团正在建设的崇左湘桂循环经济产业园和来宾湘桂环保科技产业园,采用“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产品”的闭合循环生产模式,致力于打造全国糖业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
多元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除了糖业这一支柱产业,来宾市还积极构建“五千九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90.81亿元、同比增长5.21%,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0%,排全区第一位。
高性能纸及纤维复合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44.54亿元,同比增长22.8%;市工业园区完成规上产值超324.6亿元,同比增长9%。钙基新材料、金属新材料、林木加工、绿色化工、现代纺织、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产业均实现快速增长,部分产业甚至实现翻倍增长。
在招商引资方面,来宾市精准发力,链式发展。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来宾市签约项目16个,计划投资额225.77亿元,项目涉及林业和高端绿色家居、高端金属新材料、绿色化工等多个领域。同时,来宾市还注重与粤港澳大湾区及长三角等东部发达地区对接,建设培育差异化发展的产业,让环保纸业、高端锰业等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核心产业。
未来展望: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来宾市正以“链”上发力、蓄势崛起的战略,着力建设完整、先进和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持续深化服务经济工作,解决企业难题,优化营商环境,来宾市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前三季度,全市培育上规入统工业企业53家,重大工业项目推进顺利。
同时,来宾市还注重与区域发展战略相衔接,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高地。随着“五千九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来宾市的经济实力将持续增强,为广西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来宾市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链延伸为方向,以绿色循环为理念,继续书写“中国糖都”的辉煌篇章,同时在多元化产业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