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046348602031536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举措,正逐步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并以其显著的成效引领着农业的未来。

高标准农田是指通过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水利设施、农电配套、机械化作业等措施,提升农田质量和生产能力,达到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农田。

为什么要建设高标准农田?

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高标准农田通过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水利设施建设等措施,能够显著提升粮食作物的单产和总产,从而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效缓解耕地资源紧张和粮食供需矛盾。此外,高标准农田具备更强的抗灾能力,能够抵御一定的自然灾害,如旱涝、病虫害等,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二、推动农业现代化

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灌溉排水系统、田间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现代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机具,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效益。

三、增加农民收入和福祉

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农业生产精细化、高效化管理,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也将得到显著改善。

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和适度集约化发展。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培育出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高标准农田发展的难点及解决措施

01
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部分地区存在投资标准不高、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对此,政府应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标准,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02
部分地区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专业管理,影响建设效果。对此,应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

03
面对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限制带来的挑战,应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质量和规模。可引导土地流转,将“小田”变为“大田”进行高标准农田整治与建设。

04
面对农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要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建设和管护工作。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路径

一、坚持高位推动
政府应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全面强化各类要素保障。

二、加强规划引导
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

三、加大投入力度
通过财政投入、社会融资等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确保建设资金的充足和稳定。

四、强化科技支撑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引入先进技术和机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效益。

五、完善建后管护
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案例分析

案例一:甘肃省玉米制种无人化农场新突破

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西店村,一场农业生产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这里,作为甘肃省首个玉米制种无人化农场,不仅标志着农业机械化迈向了新高度,更是农业智慧化发展的生动实践。随着一架架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遥控下精准喷洒农药,上千亩玉米制种田在短短一个多小时内就完成了无人化植保飞防作业,这一场景令人震撼,也预示着农业生产的未来趋势。

全程机械化:从田间到仓储的全面升级

酒泉市打造的这一无人化农场,实现了玉米制种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作业。从育、耕、种、收、储等各个环节,均采用了无人驾驶全自动控制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无人驾驶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以及运粮车等农机装备在北斗导航系统的精准指引下,高效、精准地完成各项作业任务,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农业智慧化: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该无人化农场不仅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更融入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平台等现代化新兴信息技术。通过这些高科技手段,农场能够实时监控作物长势和病虫害情况,并作出智能决策,自动进行精准施肥、精准施药、无人化灌溉等作业。这种智慧化的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还有效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实现无人化农场的顺利运行,肃州区政府与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高标准农田。通过土地平整、田间道路修缮、土壤改良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等措施,为无人化农场的运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些高标准农田不仅满足了无人化农机作业的需求,还提升了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三年的建设和发展,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西店村的玉米制种无人化农场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无人农机在田间地头的精彩表现不仅赢得了广泛赞誉,更为全国玉米种业树立了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这一示范效应将激励更多地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推动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对于当地农户而言,无人化农场的出现无疑是一个福音。他们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而是可以通过流转土地、参与农机作业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西店村村民周会云的感慨正是这一变化的真实写照。她表示:“以前耕地地块小,大机械开到地里掉个头都困难,而玉米制种田需要大量人力。现在好了,流转土地、农机种地让我既有地租收入还能外出务工多增加一份收入。”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农户的生活质量也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

案例二:新疆建设兵团一师阿拉尔市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新疆建设兵团一师阿拉尔市的广袤土地上,高标准农田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质量推进,一师十二团高标准农田(优质棉基地)项目作为高标准农田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载体,更为这片丰饶的田野赋予了“智慧生机”。

科技赋能,智慧升级

2023年,一师阿拉尔市积极响应农业现代化号召,总投资792万元启动了十二团高标准农田(优质棉基地)项目。该项目不仅完成了土地平整、集中连片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同步配套了管道、滴灌带、监测仪等现代化农业设施,实现了3845亩棉田的智能化灌溉。依托物联网技术,项目在棉田中安装了土壤湿度传感器、虫情测报仪、微型气象站等智能设备,通过视频、无人机、传感监测等多种感知手段,远程采集棉花生长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构建起一个全面、实时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

效率提升,资源节约

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原本一个灌溉周期需要7天时间,现在通过智能控制,仅需30多个小时即可完成,大大缩短了作业周期。同时,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技术的采用,实现了小流量多频次自动化浇水,每亩棉田夏季用水量由过去的300多立方米减少至270立方米,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此外,通过对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病虫害等数据的科学分析,种植户能够适时采取灌溉、施肥、喷药等田管措施,实现了田间管理的科学化、精准化,进一步提升了棉花产量与品质。

双向奔赴:高标准农田与智慧农业深度融合

土地平整、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而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则让高标准农田如虎添翼。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不仅为种植户带来了极大便利,更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十二团高标准农田项目中,连队“两委”成员分片包干,确保各项科技田管措施落实落细,充分发挥了高标准农田的优势,推动了棉花提质增效、种植户丰产增收。

截至2023年底,一师阿拉尔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35万亩,占该师市耕地面积的80.77%。今年,该师市将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116.4万亩,并推动更多高标准农田与数字农业融合发展。通过科技赋能,保障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案例三: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无人农场”

在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内,一座占地1000亩的“无人农场”正以其独特的科技魅力,绘就出一幅现代农业发展的壮丽画卷。这不仅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典范,更是科技赋能农业、实现智慧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无人农场”的建设,核心在于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智能农业生态系统。具体而言,其建设路径可概括为“三步走”:

01
智能装备引入
引入无人驾驶农机,实现玉米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作业。这些农机通过高精度GPS导航和自动控制系统,确保作业路径精准、效率提升,为农业生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02
物联网系统构建
建立天空地一体化感知体系,利用卫星、无人机、田间监测站及物联网传感设备,全方位监测作物生长环境、长势及病虫害情况。通过数据实时传输至智慧云平台及智能农机管理系统,实现了以智能技术赋能智慧农业。

03
绿色防控与智慧管理
部署物联网虫情信息采集设备与太阳能杀虫灯,实现害虫的智能识别与绿色防控,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结合智能农机管理系统,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作业的闭环管理。

“无人农场”的建成与运行,带来了显著的成效。无人驾驶农机的精准作业,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质量,降低了人力成本,实现了黑土地产粮的高效化。通过智能监测与管理,实现了水肥的精准施用,减少了资源浪费,提升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农药使用,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无人农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展示了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案例四:陕西咸阳三原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项目

在陕西咸阳三原县大程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项目区,连片的玉米作物郁郁葱葱,展现出勃勃生机。通过精心规划和整治,让小田变大田后,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既提高了作业效率,还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确保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肥供给精准到位,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不仅仅局限于土地整理,更涵盖了堤、水、田、林、路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整治。道路硬化、水利设施完善、防护林网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美化了乡村环境,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三原县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吨粮田、万元果等特色产业工程。通过万亩示范田的创建和绿色高效吨粮田的推广,小麦单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吨半田小麦平均单产达794.46公斤,创造了全市小麦单产的最高纪录。

咸阳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坚持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策“五良”协同推进的策略。通过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粮食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有效供给。

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正以其显著的成效引领着农业的未来。从“小田变大田”再到“无人农场”的实践,展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巨大潜力,也为智慧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载体,更为全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和深化,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