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动物园:从永汉公园到岭南园林特色
广州动物园:从永汉公园到岭南园林特色
广州动物园,这座承载着无数广州人童年回忆的乐园,最早可以追溯到1933年建立的永汉公园。从最初的私人园林到如今占地30多公顷的大型动物园,它见证了广州近百年来的城市变迁。
历史沿革:从永汉公园到现代动物园
1933年,永汉公园在广州东山一带开园,这是广州动物园的雏形。1956年,广州市政府接管永汉公园,并将其改名为广州动物园。自那时起,动物园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
在扩建过程中,广州动物园陆续发现了大量古墓葬。据统计,自1956年以来,配合动物园建设,市文物部门先后在动物园内30多个地点发掘古墓葬近500座。这些墓葬年代跨度达2100多年,从西汉南越国时期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发掘区域中北部发现的一座保存基本完整的东晋墓和一座保存较好的南朝墓。这些考古发现充分体现了广州动物园一带作为广州古城东郊区域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独特的岭南园林特色
广州动物园不仅是一座动物乐园,更是一座典型的岭南园林。园内亭、榭、舫、楼、台、廊等园林建筑错落有致,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
岭南园林中的亭子造型丰富,既有常见的四角亭、六角亭,也有半圆亭、三角亭等独特样式。这些亭子不仅为游人提供了休憩赏景的场所,本身也成为园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例如,园内的“白云晓望亭”就是由著名园林设计师郑祖良设计,采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既保留了传统亭的造型特点,又展现出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
水榭是岭南园林中常见的建筑类型,多建于水边或驾于水上,临水一面开敞,其余三面较为封闭,是人们在园中观赏水景的重要场所。广州动物园内的水榭设计精巧,与周围的水景相得益彰,营造出“花间隐榭”的意境。
舫,又称“船厅”,是岭南园林中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模仿船的造型,多为二层建筑,既可观赏园景,又可设宴待客。广州动物园内的船厅设计精致,让人仿佛置身于泛舟湖上的意境之中。
焕新升级:打造文旅新名片
近年来,广州动物园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洋馆的改造项目。经过升级后的海洋馆,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3万平方米扩大到约2万平方米,展示的海洋生物种类也从原来的200多种增加到300多种,总数达到约10000头(尾)。
海洋馆创新性地引入了“科技+海洋IP+互动”的体验模式,设置了多个必游项目和精彩打卡点。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观察绿海龟、沙虎鲨、白鲸等海洋生物,还可以通过海洋生物灯箱、拉力比赛等科技互动装置深入了解海洋知识。此外,新馆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生态环保理念,引进了国内最新科技的海洋生物“维生系统”,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更加优越的生活环境。
如今的广州动物园,不仅是一座展示动物的乐园,更是一座融合了岭南园林艺术、现代科技和环保理念的生态文化地标。它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成为广州文旅的一张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