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牛肉产业: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内蒙古牛肉产业: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2023年,内蒙古以77.8万吨的牛肉产量连续第四年位居全国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牛都”。然而,在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内蒙古牛肉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产业现状: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内蒙古的肉牛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2024年全区肉牛存栏规模达到850万头,同比增长14%;牛出栏103.7万头,增速9.8%;牛肉产量18.7万吨,增速10.6%。这些数据不仅展现了内蒙古肉牛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体现了其在全国市场的重要地位。
挑战与机遇:价格波动下的产业转型
然而,随着产能的快速提升,内蒙古肉牛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全国牛肉价格持续下跌,内蒙古也不例外。育肥活牛价格从过去的每斤17元降至13元左右,跌幅超过20%。这一价格下跌不仅影响了养殖户的收益,也波及了产业链下游的加工企业。
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的伊胡塔牛市,交易量较过去平均值下降了10%以上。一些养殖户甚至开始出售基础母牛,其中不乏能繁母牛,这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经济贡献:农牧民增收的“金钥匙”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内蒙古肉牛产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依然显著。据统计,内蒙古牛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0%,羊肉产量更是高达21%。2024年,全区猪牛羊禽肉产量首次突破300万吨,成为保障国家肉类供给的重要基地。
在农牧民增收方面,肉牛养殖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通辽市奈曼旗为例,当地通过产业扶持资金、技术培训等措施,帮助许多贫困户走上了养牛致富的道路。一些曾经的建档立卡户,如今已成为拥有数十头牛的养殖大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面对产业发展的困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旨在推动肉牛产业转型升级。这些政策包括:
- 对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的精深加工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 对新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
- 对年实际屠宰加工量达到2万头以上的肉牛屠宰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 支持肉牛企业开展预制菜、灌制品等新产品研发
- 加强冷链物流建设,对新晋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给予300万元奖励
未来展望:从“产量大区”到“产业强区”
内蒙古肉牛产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虽然当前面临价格下跌的挑战,但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和市场的逐步回暖,产业前景依然广阔。自治区政府提出,要推动农牧业由产量大区向产业强区转变,实现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万亿元的目标。
可以预见,内蒙古肉牛产业将在政策引导下,逐步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